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突然在X上發帖,給大家同步產品計劃。
這個帖子不短,可謂誠意滿滿,談及了很多外界關心的問題,總結起來有幾點:
l 簡化:模型和產品功能太復雜,未來將統一
l GPT-4.5(代號Orion)將是OpenAI最后一個非鏈式思維模型
l GPT-5將整合OpenAI的技術,包括o3,且o3模型不再單獨發布
l 統一之后,免費用戶也將可以訪問GPT-5
看來OpenAI也意識到現在東一榔頭西一的產品命名方式行不通了。而且在DeepSeek的冷風下,奧特曼也在想辦法降低門檻,讓免費用戶的獲得感更強。
棒子
其實發帖交代計劃這件事本身,就沒怎么見奧特曼做過。甚至在評論區,有人問到GPT-4.5和GPT-5到底什么時候發布,奧特曼也沒有回避,而是回復稱前者幾周內,后者數月內發布。
總是喜歡突然“炸場”、冷不丁給世界驚喜的OpenAI,也開始老老實實匯報工作了。
A
奧特曼表示:“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模型和產品選項變得很復雜。”
具體的做法將是,統一o系列模型和GPT系列模型,創建知道何時需要長時間思考的系統,能夠廣泛地應對各種任務。
OpenAI終于要簡化產品了,關于這一點,用戶恐怕只有一句評價:“你也知道啊!”
如今你如果是一個ChatGPT訂閱用戶,需要在使用的時候自己判斷一下,然后選擇合適的模型回答問題。
比如Plus用戶點開下拉菜單,會看到一串可選擇的模型:GPT-4o、附帶已安排任務的GPT-4o、o1、o3-mini、o3-mini-high,它們分別適用于大多數問題、可以讓ChatGPT稍后跟進、使用高級推理、快速進行高級推理、擅長編碼和邏輯。
就好像想用電腦的時候,得先選擇今天用輕薄本、商務本還是游戲本。每次使用的時候,總有種被強行炫耀模型多的感覺。
假設你想要和ChatGPT玩角色扮演,讓它化身一個既浪漫又博學同時會編程的戀人,還真不知道該選哪個模型好。
關鍵是記也很難記,命名根本就沒什么規律,你說有GPT系列和o系列吧,可是這不還有GPT-4o嗎?更別提這還只是下拉菜單里的選項,如果關注OpenAI的新聞的話,會看到更多名字,比如GPT-4o Turbo、GPT-4o preview,或者是Q*項目、草莓項目……
這個問題也不只是OpenAI有,谷歌的模型命名也是災難。早在去年初,就有報道稱谷歌員工自己在內網吐槽公司的AI命名問題,還制作了“令人紅溫”的梗圖。彼時谷歌發布了Gemini模型的Nano、Pro、Ultra版本,將Bard改名Gemini,并且還發布了名為Goose和Gemma的模型。
把兩個公司的命名放在一起更令人無語,谷歌的大模型大多圍繞Gemini這個名字展開,這是“雙子座”的意思,OpenAI的下一代模型GPT-4.5的代號是Orion,“獵戶座”的意思。多發幾輪模型,星座都要被用完了。
AI廠商其實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去年7月,奧特曼就承認ChatGPT需要重新制定命名方案。
到了10月,OpenAI的競爭對手之一、明星AI初創企業Anthropic發布“Claude 3.5 Sonnet 2024-10-22”,創始人阿莫迪(Dario Amodei)也在采訪中承認命名混亂,并調侃稱沒有任何AI公司真正搞定了命名這件事。
以奧特曼這次的說法來看,未來OpenAI有望將所有模型整合到一起,讓系統自行判斷什么時候調用什么工具,用戶只管使用就行了。而這個節點有可能和GPT-5掛鉤,o3將不再以單獨模型發布,而是會整合進GPT-5。
也就是說,未來不管是免費用戶還是訂閱用戶,打開ChatGPT,看到的模型都是“GPT-5”,不用自行選擇。只不過免費用戶、Plus用戶和Pro用戶的GPT-5會有智能程度的區分。
這看起來的確是一個可行的路線,雖然依然沒有解決模型和產品命名本身的問題,但至少讓這些錯綜復雜的名字隱入幕后,還用戶一個清爽直接。
B
簡化的背后,OpenAI也是要悄悄提升免費用戶的“獲得感”。奧特曼專門強調“免費用戶將可以在標準智能設置下無限制地訪問GPT-5”。
從2022年年底橫空出世以來,ChaGPT幾乎是不需要操心拉新這件事的。免費用戶自己涌進來,然后再把高需求用戶的錢賺到手。僅僅推出不到3個月,2023年1月底,ChatGPT就上線了每月20美元的Plus訂閱選項。而在去年底,ChatGPT又新增了每月200美元的Pro訂閱選項。
現在,免費用戶是可以使用ChatGPT的,但是與Plus用戶一長串的模型選擇不同,免費用戶有且僅有“ChatGPT”一個選項,無法選擇具體模型。但未來,這種和Plus用戶的巨大落差,將隨著前臺簡化而大大減小。
DeepSeek的迅速崛起,就算沒有讓OpenAI們傷筋動骨,也足以汗流浹背。OpenAI已經開始在免費用戶上下更大“鉤子”。
根據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SimilarWeb的數據,DeepSeek成為互聯網上第二受歡迎的AI機器人,超越了谷歌的Gemini(而后者已經發布兩年)。
具體來說,1月28日DeepSeek.com的網絡流量達到創紀錄的4900萬次,一個月前這個數字還是30萬次的水平。這也意味著 DeepSeek 正在擊敗谷歌的 Gemini 和 Character.AI,這兩家公司每天的訪問量分別約為 1000 萬和 600 萬次。
SimilarWeb 數據顯示,1 月 31 日,DeepSeek.com 在美國的日訪問量為 240 萬次,比 Gemini 網站(150 萬次)高出 60%。OpenAI 的ChatGPT仍然是其八倍,當天的日訪問量為 1930 萬次。
DeepSeek 和 Gemini 之間的差距在美國以外更大:SimilarWeb 的數據顯示,1 月 31 日,這個中國聊天機器人在全球(基本不包括中國)的訪問量為 2920 萬次,是 Gemini 的三倍多。
OpenAI在2月1日發布的o3-mini,被認為是對DeepSeek的緊急應對。該模型不僅和DeepSeek-R1一樣是推理模型,而且主打成本效益。最有意思的是,OpenAI給免費用戶也開放了試用,用戶可以在消息編輯器中選擇“推理(Reason)”或者利用“重新生成響應”使用新模型,這也是其首次向免費用戶提供推理模型。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用戶側o3-mini和DeepSeek-R1的使用對比,o3-mini被認為略勝一籌。
C
其實看到奧特曼的帖子,心下最驚訝的并非其中的具體內容,而是他老老實實交代計劃的姿態。
以前很少看到這一幕,畢竟OpenAI最擅長的就是“深夜炸場”,甭管ChatGPT、GPT-4還是GPT-4o、Sora……都是突然就公布,一點兒前搖都不給,而且每次都能成功讓輿論沸騰,瞬間占據大小媒體的頭條。
奧特曼還學會了猶抱琵琶半遮面,光是“草莓”項目就釣足了外界的胃口:媒體爆料,奧特曼不語,只是一味地發真草莓的照片。
硅谷大佬們對DeepSeek或多或少都夸贊了一番,也或多或少展現了些許“不屑”——奧特曼一方面說OpenAI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另一邊OpenAI的首席研究官稱DeepSeek“發現了o1的核心思路”。谷歌DeepMind的老大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夸贊DeepSeek之后表示其使用了“已知的技術”。馬斯克(Elon Musk)則在大夸特夸后,稱DeepSeek不能算AI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緊接著宣傳自家xAI很快會發布更好的模型。
不管嘴上怎么說,心里慌不慌,還得看行動。
除了OpenAI在2月1日突然發布了o3-mini并且下放給免費用戶試用之外,2月5日還突然宣布向所有用戶開放ChatGPT的搜索功能,此前該功能不對免費用戶開放。
而谷歌在2月6日發布了性能更強的Gemini 2.0 Pro以及主打低價的Gemini 2.0 Flash-Lite預覽版。后者每百萬tokens 0.3美元,是谷歌目前最便宜的模型。
是巧合還是有針對性地“對齊”,大家心里自有一桿秤。
此番“乖巧懂事”的“匯報工作”,也算是奧特曼放下驕傲的一個標志。驚喜雖好,沒驚喜的日子也得占領一下心智,畢竟誰都不知道哪天會殺出下一匹黑馬。
有意思的是,在奧特曼這則明顯是面對大眾、面對普通用戶的“工作匯報”,卻收到了很多人的吐槽。
他們抱怨奧特曼不會用簡單的語言講清楚要做什么,而是用了很多術語堆積,話說得就像模型命名一樣難以理解。有“課代表”在評論區總結,也有熱心群眾建議大家用X上自帶的Grok(xAI的AI產品,已經集成在社媒平臺X中)按鈕總結帖子內容。
“我得用AI去試圖理解創造AI的人在說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