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
又說回M檔了,為什么?因為確實某些拍攝場景或者題材用M檔會更加方便。那么我們自然要用M檔。比如以下場景需要M檔。
拍攝極黑的場景,P、S、A三個檔位的曝光補償最多也就到±5EV,一般也就±3EV。但是有的東西黑極了,就需要減曝光補償不止5檔,所以索性就直接M檔了。
還有,拍攝固定亮度的東西。這類東西亮度多少年都不變,記住一個固定參數,然后就M檔直接照搬參數就行了。比如你拍十五的月亮,比如你拍銀河星空……
天氣晴朗時滿月的亮度變化不會太大。就算是超級月亮也就亮30%左右。相比相機1檔曝光差異是2倍(200%),連1檔曝光都不夠。所以我們大概可以記一個固定參數:光圈F5.6或F8、快門速度1/500秒、感光度ISO 200。
用閃光燈的時候也一般用M檔。這時候光圈對于畫面的亮度有用,快門似乎不太重要了。但是如果用A檔,快門會變來變去的,雖然它已經對于曝光沒啥作用了。所以就索性調節到閃光同步速度上,或者我習慣調節到1/125秒。
一直拍攝固定場景的人。可能這個固定場景就是一個固定的曝光組合是最好的,那么用M檔也省去了很多麻煩。我們在拍攝時光線也沒有明顯變化了。同一個場景可能因為等待時機或者其它原因拍攝很多張。
比如這張照片拍攝于日本白川鄉。我當時將相機架在了三腳架上長時間曝光。同時用手里的補光燈來給前景的麥田補光。因為補光需要反復試幾次。所以先保證中景曝光——房子的曝光合適,再將相機調節到M檔,然后設定為剛剛拍攝的參數。多拍幾張,多補光幾次試試,選擇一張好的。
對于拍攝多張照片拼接,或者后期堆棧(疊加)合成照片,我們也要使用M檔,保證同一個參數拍攝。才能合成成功。
比如這張銀河拱橋,就是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每張照片都是用了同樣的曝光參數,才能保證拼接成功。這是必須要用M檔手動曝光的,甚至還要用手動白平衡——這個以后會講到。
可見,M檔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但是千萬別管相信那種說只有M檔手動曝光才是專業的愚蠢的論調。還要你去背什么“陽光十六法則”,這是什么年代了?21世紀了!還要你學習這些,就是真的迂腐了。
對于很多從全手動時代過來的攝影師,或者職業需要,還有不少攝影師會一直用M檔,這個沒什么錯。尤其是影棚里的攝影師,因為常用各種燈具,所以M檔反而是他們最常用的,也是最習慣的。
但是現在開始學習攝影的新手就該明白,其實并不是非M檔就是不專業的。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才是最專業的。如果有人因為你用光圈優先或者快門優先,說你不專業,你學會了這些你就知道他錯在哪了。
關于這部分內容,我希望您能夠使用自己的相機操作一下。學會調節曝光模式到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M檔手動模式。一般來說可以通過模式轉盤調節,非常簡單。如果不會的話,這部分一定要好好看看相機的說明書。
同時體會一下M檔時,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個參數對于曝光補償的控制。也要學會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時如何直接調節曝光補償,如何調節光圈或者快門的。還有就是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模式下,將感光度調節到自動。
如果您的相機比較高級,那么會有兩個撥輪,在M檔時一個調節光圈,一個調節快門。感光度一般都有獨立的按鈕,按下后通過撥輪調節。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時,一個撥輪是調節曝光補償的,另一個是調節光圈后者快門的。也有部分品牌的曝光補償有獨立的轉盤。
入門一些的相機只有一個撥輪的,則需要配合曝光補償按鈕。如果這部分您不會,也要好好看看相機的說明書。
手機的M檔就是專業模式,和相機略有不同。比如絕大部分手機的光圈是無法調節的。只能調節曝光補償、感光度和快門值。手機調節曝光最常見的,還是點擊屏幕之后,上推加曝光補償變亮,下拉減曝光補償變暗。
到這里,如何用相機控制曝光,您就都學會了!但問題接踵而至。雖然你已經可以控制一張照片的亮度了,還可以用各種“姿勢”來控制。
可是您知道控制到什么程度才是正確的曝光嗎?
咱們且聽下回分解。
如果您覺得本系列文章對您用幫助
歡迎轉發,點贊,評論
素質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