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孩子放假,老母親依舊有操不完的心。
今年女兒正值小升初的關鍵期,為了能上區重點,全家誰都不敢懈怠。
跟家里老人說孩子學習壓力大,作業多,寒假假期短,今年不回家過年了。
我也提前休年假,天天在家給女兒做營養餐,想方設法給她補腦,做她堅強的后盾。
至于女兒,畢竟是備考主力軍,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上。
早上一醒來,先背英語單詞,吃完早餐,就去培訓班學習,要是老師拖堂,連午休都沒有。
回到家,吃完飯后直接開啟“瘋狂”寫作業模式。
除了學校發的假期練習冊,還有培訓班老師給的重難點要領,甚至還有我在雞娃群里淘到的其他區的摸底試卷……
女兒這樣的強度,說實話,快趕上我當年備戰中考。
當年我和老公就是小鎮做題家的受益者,心想女兒再努力多刷點題,勤奮點學習,怎么著都有機會考上區重點。
可假期過半,我漸漸發現一個意外的情況:
女兒的學習狀態一落千丈,作業越寫越拖拉磨蹭,好幾張摸底的成績跌出80分之外。
問她怎么回事,她委屈巴巴看著我說:“我也不知道,明明都按你說的做了,題也沒少刷呀。”
我百思不得其解,趕緊請教身邊有經驗的教師朋友,得到的回復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全錯了!
表面看,孩子的確很認真上進,但全是“假努力”“假勤奮”,這樣下去,孩子絕不可能學好。
甚至,還會帶來連鎖反應,毀掉孩子的學習內驅動力。
這一代的孩子
很容易掉入“假勤奮”的學習陷阱
聽朋友這么一說,剛開始我并不贊成。
人人都說“天道酬勤”,我們這代人更是靠發奮、刻苦,才一步步考上大學,一路走到今天。
怎么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就是白費力氣?
直到看了一位資深班主任的分享,我有點懂了。
教書期間,他遇到個頭疼的事情:
有些同學一下課就寫作業,一刻不停地寫,除了上廁所外,基本不離開座位,還有點得意地說:“我們要內卷,卷到大家都去刷作業。”
看到學生們如此積極主動,他反倒火冒三丈。
因為這些孩子的成績,根本沒有提高,還搞錯學習形式和效果的邏輯關系。
據他觀察和分析,不少家長和學生“瘋狂刷題”的背后,藏著這3種心理:
1、不敢“停下來”,不敢放松,好像只要一休息,成績就會掉下來。
2、大家普遍認為,成績不好是因為題做得不夠多,應該再多做一些,把自己逼成刷題機器。
3、受父母過往學習經驗的影響,父母說不能輸在起跑線,要彎道超車,到了終點線得奮力一搏,于是不顧孩子的意愿和個性,不停刷題、上網課、參加課外輔導。
這3種心理,看似習以為常,卻暴露諸多弊端: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下課題海戰術,上課腦子轉不動,聽不進老師講的內容;
嚴重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忽略該有的體育運動和鍛煉;
看似作業速度提上來了,可錯題率驚人,沒有思維的參與……
更嚴重的是,孩子長期被這種“假勤奮”蒙在鼓里,還以為自己做得對、學得好,最后可能連最基本的學習動力都被消耗殆盡,只會死讀書、讀死書。
回想到我女兒的實際情況,不正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以前想都沒想過,十幾二十年前那套填鴨子式的教育,早就不適合現在的孩子。
重吸收、輕思考,一味地機械填充,知識點純靠死記硬背,跟真正的高效學習背道而馳。
這樣的“學習陷阱”,自然無法帶來任何正反饋,純浪費時間和精力。
比起“努力”
“高效”才是學習的萬金油
那么正確的學習狀態,究竟是怎樣的?分享三個我看過的學霸故事,相信大家會有答案。
第一個,是貴州高考理科狀元查致遠。
這個學霸,平時不會花大量時間刷題,而是更講究學習方法和效率。
因為每科的學習,都有一定規律,只要認真找,用心探究,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課后遇到難題,會先思考,再求助,不斷刺激大腦去舉一反三,巧妙作答。
課余時間,他注重勞逸結合,喜歡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平時還會打籃球、唱歌、拍短視頻。
第二個,是湖北襄陽市文科狀元逯婧揚。
和很多考前熱衷當夜貓子、大量刷題的同學不同,她即便到了學習最緊張的階段,也要確保每晚11點左右睡覺。
這樣第二天才有精力學習。
而她的課外學習時間,大部分都用在研究做錯題上。
光高三一年,數學錯題本就寫滿六本,文綜每一門學科也都寫了厚厚兩本。
比起努力,她更注重動腦筋,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訣竅。
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心態,學習對她來說,反倒輕松無比。
第三個,是重慶高考理科狀元楊馥偉。
高考前,他曾遭遇過一次學習的重大挫敗:高三物理競賽失利,連復賽都進不了。
這差點影響他的備考心態。
好在他一直都有“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對時間管理高度重視。
早在高三開學前,就把整個學年的學習計劃訂好了,具體到每天學什么科目的什么內容。
因此,哪怕競賽失利,也沒有影響他按著原先定的進度繼續學習,這才讓他順利考上清華。
看完他們的故事,是不是覺得:學霸的學習,確實跟普通孩子不一樣。
像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還以勤奮刻苦為樂,整天埋頭苦學,而他們,早就把精力放在高效學習上。
既關注學習規劃、時間管理,也會給自己放松休閑的機會,不緊不慢享受學習這趟旅程。
如此一來,越學越有熱情和狀態,看上去毫不費力就能考高分、上名校。
殊不知,并非他們天賦異稟,而是方法對了,后面的路越走越順利輕省。
我決定換個方式
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
意識到我的教育出問題,女兒的學習方式也有弊端,我決定換種方式。
參考學霸們的方法,幫女兒提升學習效率,擺脫假勤奮白努力的困境。
1、注重有效的時間管理規劃,合理時間單位的學習任務
低效的學習,往往是因為把時間花在不重要、不需要用腦的事情上。
因此學習前,孩子最好先設定一個清晰、可量化的學習目標和詳細計劃,明確一天或者一周,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何時完成。
早上精力比較好,可以學些需要動腦思考的內容;下午或晚上精力相對較差,就完成些輕松點的任務。
考慮到孩子的學習專注力有限,可以參考“番茄時間法”,那學習目標拆分成幾個25分鐘內可以完成的小任務。
每學習25分鐘,就計時5分鐘休息,休息結束后再繼續下一個“番茄時間”。
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專注力用在恰當的時間段里,能讓學習變得更有節奏感,效率更高。
2、孩子累了困了,別死撐著,適當放松一下
之前一到晚上七八點,女兒學習時就會哈欠連連,很難進入狀態。
而我總習慣嘴上鼓勵她“再堅持堅持”,偶爾還給她喝濃茶,讓她提提神,保持大腦清醒。
但有腦科學家提到:如果身體出現疲乏,大腦里的代謝廢物沒有排出,過不了多久,又會回到不清醒和低效率的狀態里。
所以孩子確實累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瞇一會,休息10~15分鐘。
或許允許孩子做些喜歡的事情轉移下注意力,恢復下精力和體力。
短暫的休息后,讓大腦停一停,這樣孩子才能繼續以高效的狀態學習下去。
3、培養孩子“學霸思維”,聰明學習
我發現,學霸都會用腦學習,也就是說,他們除了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外,還懂得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力使在對的事情上。
比如,上課聽老師講課,比下課瘋狂刷題更重要。
因此他們會認真對待上課的45分鐘,即便懂了也會聽,不懂就記下來思考,課后詢問老師。
比如,他們認為錯題本的作用,比刷10份題更能提升自己。
于是一有錯題就記錄和整理,不斷研究問題出在哪,直到弄懂底層邏輯為止。
又比如,適當的休閑娛樂,在學霸看來,就是學習的健腦藥。
只要有時間,就會安排適當的運動和娛樂活動,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調整狀態。
所以,我和女兒商量好了,重溫一下過去學習的內容,把經常錯的題目拎出來分析原因。
既然放假了,就安排一起打羽毛球、散步、看電影的時間。
希望借此,慢慢消除孩子對學習的緊張感,擁有更科學、輕松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哈佛學長李拓遠有句話,挺有道理的:
“只有當大家掌握了高效學習的方法后,成績才有望躍升,學業的理想才更易實現,乃至往后的人生,都會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或許曾經的我們,吃到努力學習、勤苦奮斗的紅利。
但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如何高效學習、聰明學習,才是真正成才的上上簽,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的課題。
既然如此,那就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踏踏實實培養出優秀、自律的孩子。
教育,總需要與時俱進,配合孩子的節奏和方式。
指引孩子的方向對了,為學習使出的勁和力,才能見證碩果累累,豐收的一天。
與天才父母共勉,祝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會學習,愛學習,享受學有所成帶來的美好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