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往往會更關注達到疾病診斷的指標范圍,比如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進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則為糖尿病。
但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預防觀念深入人心,對于正常范圍的關注度也更高。說到血糖正常,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常見的指標的正常范圍,像空腹血糖正常值18至60歲成人對于這一年齡段,空腹血糖值在4.4~7.1mmol/L之間通常不需要過度擔心;60歲以上老年人考慮到代謝能力的自然下降,這一人群的空腹血糖標準進一步放寬至7.0~9.0mmol/L。
餐后2小時應小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一般在4%到6%之間,同樣60歲以上老年人考慮到代謝能力的自然下降,糖化血紅蛋白值保持在8.0%之內,既考慮到健康,也考慮到生活質量。
有人會問,這幾個血糖指標能不能相互替代呢?答案是不能。
這些血糖指標,雖然都與血糖有關,但它們各自關注的焦點不同,測量的時間點和反映的信息也各有差異。
空腹血糖關注的是基礎狀態下的血糖水平;餐后血糖關注的是進食后血糖的波動情況;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一段時間內血糖的平均水平。
它們不能相互替代,只有這些指標都達標,才是血糖達標。否則,都需要進行控糖管理。
另外,最近研究發現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糖尿病的發生率是明顯增多的,這部分人群也被成為糖尿病候補隊員,也是需要進行控糖管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