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三記大招
2022年8月,德國慕尼黑,寶馬總部盯著歐洲肆虐的新冠風暴,迎接了一位普通的中國用戶,成都一個寶馬車主。
此人是西南某豪門家族的第二代,傳統產業老錢的繼承人。
全家什么豪車都不缺,唯獨鐘愛寶馬。他出生到掌權,40多年時間,全家上下十幾口人買了20多輛寶馬。
2022年他被寶馬西南分部評估為寶馬中國用戶的代表,受邀到德國慕尼黑寶馬總部訪問。
老錢家族人哪里缺歐洲的經歷?在30歲之前,他就走遍五大洲四大洋了,貼滿標簽的護照用掉兩本。
但進了寶馬總部,他還是被三記大招拿下:
首先,寶馬總部的標志性建筑是四缸大廈,由奧地利建筑師卡爾·施萬澤(Karl Schwanzer)設計,于1973年完工。
這座建筑高99.5米,共22層,采用獨特的三葉草平面設計,四個圓柱形核心結構象征著汽車發動機的氣缸,預示著寶馬發動機在業界的領先水平。
其建筑結構非常特別,采用了“倒置建造法”,即先建造上層結構,再通過液壓裝置將各部分提升到位。
其次是大廳的金色樓梯
總部內部有一個宏偉的中央大廳,連接各個建筑部分,營造出開放和統一的空間感。
大廳內的金色樓梯是一大亮點,優雅的曲線設計和金色欄桿仿佛懸浮在空中,極具設計感。
第三是寶馬博物館。
博物館與總部相鄰,聞名遐邇,已經變成了中國游客赴慕尼黑的必看景點。
它外形像一個巨碗,直徑約41米,頂部繪有寶馬標志性的藍白標志。
博物館內部通過螺旋上升的展覽空間,展示了寶馬從早期經典車型到最新概念車的演變歷程。
這位老錢代表看得目不轉睛,當即表示回到中國還會再預訂一部寶馬8系840i敞篷跑車,大約120萬元。
七維度比較
但回到中國以后,他的想法變了。
老錢家族為了謹慎起見,啟動家族辦公室(簡稱“家辦”,下同)調查了寶馬投資中國的策略,并且和當時熱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作比較。
兩周以后,家辦說服了他同意修改策略,大舉投資特斯拉股票,重倉持有大約2億元。
口號很鮮亮,身體很誠實。
投資評估報告比較了沈陽寶馬工廠(華晨寶馬)和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89歲的寶馬集團不如創業僅22年的特斯拉。
我們將30多頁的評估報告壓縮到七個維度來做比較:
1、土地價格:
因具體項目和時間有所不同,沈陽寶馬摘牌價格平均大約為500-600元每平米。因為沈陽寶馬投資時間較早,2003年就成立了,土地價格不可同日而語。
規定容積率不小于0.8,投資強度不小于4000萬元/公頃。
據公開信息,特斯拉上海是以市場價的10%,約9.8億元人民幣,獲得了86萬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設超級工廠,約為1139元每平米。
未來五年內向上海工廠要投入140.8億元人民幣,投資強度大約在1.63億元每公頃。
2、政府擔保貸款
沈陽方面消息,累積十年政府信用擔保,寶馬獲得低息貸款(利息低于5%)大約超過500億元。
上海談判信息顯示,特斯拉從上海市府獲得總計185億元巨額貸款,利息3.9%。
3、稅收
是兩者比較最有意思的點。
稅收是直接和銷售掛鉤的,看得出一家企業的市場前景,也決定了老錢投資棄寶馬而奔特斯拉。
沈陽寶馬建成前五年基本沒有稅收,都是虧損的。這在當年也很好理解,重工業嘛。
而由于雙方存在對賭,特斯拉本來在華就有銷售,所以,在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建成前,特斯拉就開始納稅。
2018年納稅17億多,2019年10月上海超級工廠建成,此后每個財年特斯拉中國都納稅,都過對賭。
華晨寶馬2021年公布的納稅總額為430億元,其中在沈陽的實際納稅額為191.5億元。2022年的納稅總額為485億元,實際留在沈陽的納稅額約為216億元。
順便說一下,沈陽寶馬的稅收占到沈陽全市總額比例極高。
2021年,華晨寶馬納稅金額占沈陽當年總稅收的70.2%;2022年占總稅收的91.6%。
特斯拉目前納稅為華晨寶馬的一半左右,即200多億元,發展態勢是特斯拉更好。
從這個指標來看,寶馬的資產收益率遠遠不如特斯拉。
4、資本投入
這是寶馬具備優勢的一個指標,還是源于它與中國合作的悠久歷史。
自2010年以來,華晨寶馬在沈陽的累計投資已達1050億元人民幣。
2024年,寶馬集團宣布計劃再投入200億元人民幣,用于沈陽生產基地的升級和新世代車型的本土化生產。
據悉,“新世代”車型將是一款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運動型多功能車),計劃于2026年在鐵西工廠的里達廠區下線。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規劃投資14億美元(約100億人民幣),產線升級和供應鏈配套大約30億人民幣,2024年5月啟動的儲能超級工廠,設計產能為40GWh,預計投資70億人民幣。
特斯拉的速度大約是首期工廠建成5年內投資200億人民幣左右,投資力度只有寶馬的40%-50%。
5、零部件國產化
2023年,華晨寶馬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已從40%提升至70%左右。
2021年,華晨寶馬的本土零部件供應商數量增長9%,達到436家,本土采購額增長30%,達到714億元,其中60%的份額來自遼寧當地供應商。
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國產率已達95%,剩下的5%主要集中在芯片方面,可以突破到100%。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目前簽約的本土一級供應商(Tier1)已超過400家。其中,超過60家本土供應商已進入特斯拉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2023年產值增長到2306億人民幣,六成為上海本地供應商,極大地激活了國內電動車產業鏈。
誰更看好中國
6、發動機爭奪戰
在原報告中,“核心技術是否落戶中國”只是一個附加段落,但由于涉及價值比較的核心點,我們把這部分內容單列,就看得更加清楚——投資中國,看好中國,誰更真心。
沈陽寶馬:發動機技術部分轉移,但只有3缸和4缸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
3.0升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寶馬5系、7系),以及4.4升V8渦輪增壓發動機(寶馬M5、寶馬M8),均未落地中國。
特斯拉電車電動機分為幾個類型:
1)感應異步電機:早期車型使用,已落地中國。
2)永磁同步電機:
3D1、3D5已經落地中國。
3D6和3D7正在落地。
4D1和4D3:這是特斯拉最新的第四代電機,于2023年10月備案,用于新型號Model Y。
與第三代電機相比,第四代電機在逆變器上加入了融絲和抗電弧設計,增加了碰撞后的安全性,并采用了攪拌焊接工藝以減重和降低成本。
現在還沒有轉移中國的消息。
3)帶碳纖維套的電機
這種電機主要用于高性能車型,如ModelS Plaid和Model X Plaid,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技術都在美國,暫時不會到中國。
7、估值和PE。
89歲“高齡”的寶馬,市值560億歐元,約合584億美元(1月29日匯率,1歐元兌換1.0437美元),PE值只有可憐的4.96倍。
22歲的特斯拉,市值1.27萬億美元,幾乎是寶馬的200倍,其PE值約為100倍。
特斯拉的估值受到其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潛力的推動,同時也受到CEO埃隆·馬斯克的影響力影響。此外,特斯拉的儲能業務和軟件服務(如FSD)也是其估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對特斯拉未來增長和技術潛力明顯存在較高的預期,而寶馬集團則更多像個氣喘吁吁的老人家,過分依賴其現有的汽車業務和品牌價值。
智能駕駛的時代,分辨贏家可能一時還困難,認清輸家不費智商。
但大部分出局者都如當年的諾基亞,“我們什么都沒做錯,但就是輸了。”
開車用寶馬,是為了裝;投資投特斯拉,是對自己誠實。
油車已沒有未來,留給德系豪車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