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鄉試,于農歷八月在各省首府舉行,故又稱為省試,或者秋闈。
乾隆丁卯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秋,紀曉嵐參加順天府鄉試,名列第一,嶄露頭角。
同年鄒道峰前來恭賀,講了段這年山東鄉試解元的八卦。
一:山中與鬼為友
鄉試前,正值盛夏酷暑。有位姓韓的秀才,躲進山中備考苦讀。
山房幽僻,窗外即是懸崖,崖下是條深不見底的山澗,險峻陡絕。兩岸相距不過數丈,相望卻不啻天塹。
每當月明之夕,就見對岸有個人影,飄忽徘徊。他心中清楚,如此深山幽谷,對方非妖即鬼。不過,韓秀才想著山澗如此險峻,料它也無法橫渡,倒也不甚畏懼,時日一久,也便稀疏平常了。
甚至某日課余,韓秀才突然心血來潮,扯著嗓子沖著對岸喊道:“對面的仁兄,深山寂寞,不如聊上幾句?”
喊完之后,山川寂寂,唯有風動林梢,星河寥寥。就在韓秀才自覺荒唐,搖頭苦笑時,不想對岸回應道:“有何不可?”
聲音縹緲,鬼氣森森,韓秀才卻驚喜莫名。攀談之下,對方自稱乃是澗底亡魂,唯待替死之人,無奈此地人跡罕至,被困于此已不知有多少年了。
聽它說得悲苦,韓秀才心中不忍,端起半杯殘酒,憑窗灑落山澗:“祝君薄酒,聊以解憂。”
山鬼見狀,忙不迭飄落澗中,喝完之后,大為感激道:“多少年都不知酒味了,銘感五內!”
從此之后,韓秀才就和這山鬼成了朋友。一人一鬼,不時隔著山澗吹牛胡侃,清風送酒,便連這山中岑寂都消散了不少。
二:鬼神能知未來
鄉試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韓秀才心中也越發忐忑,某次,他忍不住試問道:
“都說鬼神能知未來,我此番應試,不知能否高中?還請仁兄為我指點迷津。”
山鬼聽后,無奈搖頭道:
“世人不過以訛傳訛罷了。韓兄有所不知,即便是神明之屬,不檢視凡人福祿壽籍,也難以預知未來,更何況我這等孤魂野鬼?”
見韓秀才失落嘆息,山鬼又詳細解釋道:
“鬼所能感知的,不過是人的陽氣盛衰,以此推斷人的年壽和運勢;通過觀察人的神光明晦,判斷人的正邪善惡罷了。
至于韓兄所問的功名利祿、命運前程,那是冥官手下鬼卒的職責,他們或許能在暗中窺探竊聽得知;
又或是城市里的鬼物,靠著四處打聽、輾轉相傳知曉一二。像我這般偏居山野的孤魂,實在是無從得知啊。
就算是在城市里,也只有那些機靈聰慧的鬼物才有機會聽聞,像我這種愚笨遲鈍的,可沒這本事。這就好比韓兄您靜坐這深山之中,官府里的瑣事都未必清楚,更何況是朝廷的機密大事呢?”
韓秀才聽了,也覺此言甚為在理。
三:此番高中解元
就在他放下此事時,某天夜里,突然聽到山澗對岸傳來山鬼興奮的呼喊:“韓兄,大喜啊!”
韓秀才趕忙來到窗邊,就見山鬼欣喜道:
“方才城隍巡查山林,我恰好聽到他與社公交談,隱隱約約提到,今年科舉的解元就是韓兄您吶!”
韓秀才聽后,心中一陣狂喜。連著好幾晚,他躺在床上,激動得徹夜未眠,腦海中滿是自己高中解元后的風光景象。
終于,鄉試如期結束。
韓秀才一大早就趕到了放榜處,只見那里早已人頭攢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進去后,目光就隨之落在榜首位置:
然而,那里寫著的,卻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韓作霖”三個大字。
韓秀才呆立良久,再三確認,心中五味雜陳,末了長嘆一聲道:
“這就是所謂的,鄉下人傳官里事!”
他的那位山鬼朋友,必然只是在旁聽見了個“韓”姓,就誤以為是自己,害得自己空歡喜了一場。
乾隆丁卯年的山東鄉試解元,乃是濟寧嘉祥縣的韓作霖。他出自汶南韓家營,也即所謂“一遛十三韓“的韓氏家族。后被錄為揀選知縣,歷任萊蕪訓導、榮成教諭。
如果你喜歡古代志怪故事,敬請關注:野狐奇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