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介紹過上海的紅色印記,大家也知道魯迅先生在上海生活寫作了很長時間。
在上海的紅色歷史上還有一個雖然短暫卻永載史冊的活動組織,這就是“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
它成立于1930年2月12日,簡稱“自由大同盟”,是魯迅、柔石、郁達夫、田漢、夏衍、馮雪峰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的,這個組織的成立宣言號召要爭取言論、出版、結社和集會等等自由。他們反對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指出說“不自由毋寧死”,并出版了一個機關刊物叫做《自由運動》。他們旗幟鮮明地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腐敗和獨裁統治,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帝反蔣斗爭,為國民黨當局所記恨。
(《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指出:“我們處在現在統治之下,竟無絲毫自由之可言!查禁書報,思想不能自由。檢查新聞,言論不能自由。封閉學校,教育讀書不能自由。一切群眾組織,未經委派整理,便遭封閉,集會結社不能自由。至于一切政治運動一勞苦群眾求改進自己生活的罷工抗租的行動,更遭絕對禁止。甚至任意拘捕,偶語棄市,身體生命,全無保障,不自由之痛苦,真達于極點!”)
隨后,中國的多個城市如南京、漢口、天津等地紛紛響應號召,相繼設立了超過50個分會,這些分會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涌現,廣泛地吸收了大量學校、文藝團體和工人組織加入。
(柔石是中共黨員和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
同年6月,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在上海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大事。
在這次會議上,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慎重的考慮,與會代表一致決定建立全國總同盟,并選舉出了包括魯迅、周全平、鄭伯奇、潘漢年、田漢等在內的多位杰出人物擔任執行委員。他們的當選,不僅體現了大家對他們才華和能力的認可,也象征著中國革命事業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
該組織作為中共領導的外圍革命群眾團體,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負著推動中國革命、爭取民族解放的重任。然而,由于國民政府對其的嚴密監視和殘酷壓制,該組織的發展道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盡管如此,他們依然堅定地走在革命的前列,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斗不息。
(魯迅當時在國民政府的教育部有類似于兼職特約的工作,1930年10月28日,教育部長蔣夢麟、次長劉大白辭職,在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蔣介石以行政院長名義自兼教育部長,因為蔣介石特別喜歡兼任很多職務,比如行政院長之類的,他和魯迅兩個人算是同鄉,但是若即若離;有意思的是,魯迅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周圍的一些朋友利益,并沒有直接撕破臉,像對其他人那樣在文壇上罵蔣總統。)
革命總會流血犧牲,但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1931年2月,大同盟主席龍大道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他的犧牲不僅讓大同盟痛失一位杰出的領袖,也讓整個組織深陷悲痛之中。在此之后,由于種種原因,該組織不得不宣布自行解散。盡管其生命歷程短暫,但它在中國革命史上所留下的光輝篇章將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