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到A股賣公司的老板落袋為安了。
近日,上市公司富淼科技發布公告,實控人施建剛已簽訂轉讓協議,擬轉讓29.98%的股份,一次性落袋6個億。
這一賣,控制權也轉移了,施建剛實現了完美抽身。
說他完美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時機,趕在了崩盤之前。
富淼科技上市于2021年,2023年就開始業績變臉,2024年已經陷入虧損,再不撤,未來難料。
二是價格,足以讓很多老板羨慕。
按照A股的慣例,協議轉讓價大多是當時股價打8折,但施建剛的出售價格相比富淼科技股價卻溢價了12%。
實際上,6個億還不是全部,即使賣掉29.98%后,施建剛還持有18.68%的股權,以同樣的價格測算,還能再賣3個多億。
遙想20多年前,施建剛從集體手中把富淼科技的前身買過來時只花了幾百萬,而如今不想要了,轉手一賣就是數億,太完美了。
富淼科技誕生于江蘇張家港,主營功能性單體和水溶性高分子,聽起來很晦澀,但如果簡單點說就是一些特殊的化學助劑。
比如功能性單體是涂料、油墨的關鍵原料,再比如水溶性高分子在工業廢水處理中運用較廣泛,按行業分類屬于精細化工。
張家港的化工業發展較早,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很多化工類社隊企業,而改革開放后,這些社隊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性質的工廠。
1980年,19歲的施建剛進入了張家港助劑廠當工人,由于頭腦相當靈活,一路被火速提拔,到1986年已經成為張家港天星化工廠的廠長,1993年又調任張家港飛翔特種化學品廠廠長。
眾所周知,張家港在80、90年代是“蘇南模式”的標桿之一,一直以集體經濟為主,但到90年代后期,逐漸暴露出集體經濟的弊端,于是又改走私營經濟的路。
集體改私營,以廠長為代表的管理團隊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
2000年,飛翔特種化學品廠以自身凈資產出資,與施建剛等9個自然人共同注冊成了飛翔股份,也就是現在富淼科技的前身。
然后2004年,飛翔特種化學品廠又把自己的股份全部賣給了施建剛等人,完成了集體經濟向私營經濟的轉化。
產權明晰了,該甩開膀子加緊干了,而施建剛也確實甩開膀子了,但他卻并不甘心于只在富淼科技這一棵樹上開花。
網絡上對施建剛有一個別稱叫“牛散”,是有來頭的,他曾經入圍了《A股頂尖個人投資者實力榜》,是炒股高手之一。
其中最驕人的戰績是2015年豪賭龍生股份重組,賺了超過10倍的收益,龍生股份就是現在的光啟技術。
當然,施建剛也沒少干違規炒股的事兒,更沒少被證監會點名、處罰。
2012年,上市公司東華能源非公開增發,施建剛參加了,一次性認購了5.14%的股權,直接形成了舉牌。
然后2014年,東華能源再次非公開增發,施建剛還想參與,但又不想讓自己的公開持股比例太高,就找了個代持者新開賬戶參與認購。
這次增發完成后,施建剛的公開持股比例從5.14%被稀釋到了4.35%,不再是大股東,但實際上,代持賬戶還有3.64%的持股,施建剛的實際持股比例已經達到7.96%。
為啥要刻意避開5%以上大股東的身份?為了方便買賣,5%以上的股東買賣要先提前披露,而5%以下股東則不用。
而之后,施建剛確實就利用了這一規則頻繁地買賣東華能源股票。
不過,常在河邊走,難免會濕鞋,2016年,施建剛的技倆還是被發現了,不得不披露了真實的信息。
而這一披露,證監會就找上門了,施建剛因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被證監會警告,并罰款38萬。
同時,施建剛作為5%以上的股東,頻繁買賣股票就違反了大股東6個月內不得買入賣出同一公司股票的規定,構成短線交易,又被沒收違法所得,并多罰了6萬。
行政處罰之后,深交所又給施建剛補了一個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并公之于眾。
公開譴責,用一句網上的流行語來形容就是“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施建剛沒法干董監高了,辭去了富淼科技的所有職務,只剩一個實控人的角色。
實際上,施建剛不僅是股市里的“牛散”,也是股市外的“買手”。
1976年,美國人伯恩絲在舊金山創教了早教品牌金寶貝,然后2003年,金寶貝就被引入了中國。
一開始,金寶貝憑借其稀有的“進口”身份發展了不少加盟商,但后來,這一舶來品逐漸表現出水土不服。
2010年,金寶貝被私募基金貝恩資本收購,想再度進軍國際市場,但最終還是鎩羽而歸。
然后2016年,施建剛就以1.27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金寶貝全球的早教業務,用媒體的話說,施建剛成了金寶貝真正的“爸爸”。
可見,在富淼科技上市前,施建剛就已經是資本市場的老玩家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富淼科技的IPO或許原本就是一場計劃好的兌現游戲。
實際上,富淼科技從IPO一開始就飽受質疑,包括施建剛被處罰的黑歷史,以及富淼科技招股書中的前后數據不一致。
當然,富淼科技最終還是抗住了所有的質疑上市了,但并沒能完全實現自己的融資目標,富淼科技原本是計劃募資6億,但IPO的時候實際只獲得了4.15億元的認購。
IPO出師不利,但并不影響施建剛做大動作,2023年4月,上市的第三年,富淼科技拋出了總投資56億、首期投資21億的擴產計劃。
計劃一出,質疑又鋪面而來,大家都很好奇,產能擴張5倍,富淼科技怎么消化,同時,也很關心,富淼科技哪來的錢投資,當時富淼科技總資產都不到21億。
不過,和IPO一樣,質疑也攔不住富淼科技的腳步,2023年11月,投資擴產項目在安徽安慶開工,當時宣傳的是預計建成后年產值60億。
60億,相當于富淼科技當前營收規模的3倍還多,等于再造了兩個富淼科技。
然而,這些并沒給富淼科技帶來振奮,2025年1月18日,春節的前幾天,富淼科技預計2024年業績虧損。
而這個虧損預告就像施建剛離場的觸發器,1月24日,富淼科技拋出了籌劃實控人變更的停牌公告,而如今節后剛開工,就簽訂了協議。
施建剛曾說IPO是新的開始,他說得沒錯,富淼科技迎來了新的老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