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你還在“假努力”:孩子成績上不去,都是因為你太“勤奮”!
“我家孩子學習可刻苦了,每天都學到晚上12點!”、“我們報了三個補習班,周末都排滿了!”……是不是聽著耳熟?是不是你自己也說過?
各位家長朋友們,咱們今天不談雞娃,也不談焦慮,就聊聊一個簡單的詞兒——“勤奮”。您可別笑,這年頭,勤奮也得分真假!你每天累死累活陪著孩子熬夜刷題,結果孩子成績不見起色,還越來越厭學,您想過是為什么嗎?
最近,教育專家張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分享了一個案例:一個高三學生,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4個小時,成績卻一直徘徊在班級中下游。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張教授發現,這個孩子學習效率極低,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假努力”上——看似認真學習,實際上大腦早已疲憊不堪,無法集中注意力,更別說高效吸收知識了。
你可能會問,那什么才是“真勤奮”?說白了,就是“有的放矢,量身定制”。就像中醫看病,得先辨證,才能對癥下藥。學習也是一樣,得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第一招:掐表刷題,精準打擊
很多家長都迷信“題海戰術”,覺得做得越多越好。可您想過沒有,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與其漫無目的地刷題,不如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舉個例子,孩子數學成績不好,那就重點攻克數學難題。但別一上來就做題,先限定時間,比如3分鐘內必須找到解題思路,5分鐘內必須完成計算。這樣一來,孩子做題的時候就會更加專注,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招:考點突破,以考促學
咱們小時候背單詞,是不是翻來覆去地抄寫、默讀?結果背了忘,忘了背,效率低得令人發指。現在想想,為啥會這樣?因為沒有考試的壓力啊!
所以,背單詞也好,背課文也好,別光顧著死記硬背,要學會利用考試來檢驗學習成果。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也可以找老師要一些測試卷,定期進行模擬考試。只有在實戰中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
第三招: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學習就像跑馬拉松,拼的不是一時的速度,而是持久的耐力。很多家長恨不得孩子一天24小時都泡在書堆里,可結果呢?孩子學得身心俱疲,成績反而一落千丈。
記住,學習也要講究張弛有度。與其逼著孩子熬夜苦讀,不如讓他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放松身心,比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做做運動。只有勞逸結合,才能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想告訴各位家長朋友們,學習這件事,方法比時間更重要,效率比勤奮更關鍵。與其逼著孩子“假努力”,不如幫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愛上學習,享受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