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黨課ppt:2025年衛生健康宣傳日世界防治麻風病主題班會PPT課件,麻風(leprosy),又稱漢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感染易感個體后,經5~10年甚至更長的潛伏期,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周圍神經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講稿字數:1009字,黨課ppt頁數:15頁。
2025年衛生健康宣傳日課件:麻風病知識科普ppt課件
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早期不易識別,主要是皮膚上出現淺色或紅色斑片,多伴有感覺減退或喪失,以及感覺異常,如蟻行感。一旦不能早期發現和治療,隨著病情逐漸發展,可出現面癱、兔眼、爪形手、垂足、手足傷口或潰瘍等畸殘。
麻風病可疑癥狀及體征主要有九個。皮膚出現淺色斑、紅斑、結節或斑塊;皮損感覺喪失或減退,或感覺異常,如蟻行感;手或足麻木;手或足肌無力或殘疾;神經疼痛或觸痛;面部出現水腫或斑塊;手或足發生無痛性傷口;眉毛稀疏或脫落;其他不能明確診斷的疑難皮膚病。
2025年衛生健康宣傳日課件:麻風病知識科普ppt課件
麻風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或皮膚密切接觸傳播,一般需要長時間密切接觸才會感染。一般認為,麻風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未經治療的多菌型麻風病患者。麻風病的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人及與未經治療的麻風病患者密切接觸者等。攜帶麻風易感基因的個體、和麻風患者有血緣關系的親屬是感染麻風的高危人群。絕大多數成人對麻風桿菌感染有較強的抵抗力,密切接觸者患病率低于5%。95%以上的人對麻風分枝桿菌有自然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風分枝桿菌,發病的比例也很低,少數免疫低下或缺陷者才會發病。
感染麻風病后,患者一旦無法得到及時診斷和規范治療,易致畸、致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勞動力喪失,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2025年衛生健康宣傳日課件:麻風病知識科普ppt課件
目前,麻風病的治療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利福平(RFP)、氨苯砜(DDS)、氯法齊明(B663)等藥物進行聯合化療。門診治療半年或一年即可完成療程,效果良好。早期、規范治療可以減少各種麻風病畸殘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