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喚醒每個中國人喜愛熱鬧和團聚的基因。
沒有人確切知曉古人從哪一年開始紀念春節,但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乙巳蛇年,我們迎來了意義非凡的第一個「非遺版」中國春節。
在這個充滿儀式感的節日里,除了放鞭炮、吃餃子,最有年味兒的就是全家圍坐電視機前觀看晚會,而最能彰顯春節的熱鬧和團聚的,當屬「戲曲晚會」。只是,當時代處于飛速變革之時,觀眾不免對缺乏新鮮感的傳統戲曲有些微詞:盡管傳統戲曲余韻悠長,但還是很難「圈粉」年輕人!
這種質疑不無道理。過去,戲曲晚會形式較為固定,敘事多遵循傳統套路,手法也相對單一。但有沒有人能夠打破傳統戲曲晚會的舊形式、舊敘事、舊手法,探索戲曲晚會的新形式、新體驗、新情緒呢?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2025湖南戲曲晚會》給出了一種解法。數據上看,全網傳播量4.2億次、美蘭德美譽度99.24、全網收獲熱搜35個、晚會話題閱讀量7661.1萬、播放破萬短視頻60個、多個平臺直播觀看量累計破500萬;湖南衛視芒果TV新媒體矩陣、文旅湖南新媒體矩陣、新華社秀我中國新媒體矩陣、農民日報新媒體矩陣、芒果大直播新媒體矩陣、多平臺聯袂大直播觀看量累計破500萬。
據了解,《2025湖南戲曲春晚》由湖南衛視大型活動中心執行、中心主任楊子揚擔任總導演。在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大年初一,如何向觀眾呈現一臺誠意滿滿的戲曲春晚,楊子揚認為:只有可以打動自己的內容,才有可能引起大眾的情緒共鳴。所以最直觀的看點在于,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臺戲曲春晚,在創新力度上帶來一種打破以往戲曲和舞臺邏輯的震撼,你能想象《貴妃醉酒》中的貴妃,穿越到長沙街頭大跳Disco嗎?又或者當「湘昆」遇到了世界名畫,古今中外的藝術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帶著這些好奇與期待,筆者分別與戲曲晚會總導演楊子揚、制片人劉櫻進行了深入對談。從晚會的創作理念到節目編創的細節,從別出心裁的晚會形式到戲曲推廣的長遠規劃,我們展開了一場關于戲曲晚會創新的全面探討。在交流過程中,晚會總導演楊子揚提到的一個高頻詞語令我印象格外深刻 ——「不破不立」,而這正是整場晚會創新、突破的核心所在。
湖南衛視大型活動中心主任楊子揚擔任《2025湖南戲曲春晚》總導演
上篇:解鎖戲曲的「三感」玩法
在戲曲領域,「唱念做打」作為戲曲表演的「四功」,是展現戲曲魅力的關鍵。若用戲曲的打開方式解讀2025 湖南戲曲晚會,在采訪晚會總導演楊子揚時,他用「三感」概括了今年戲曲晚會創作的核心思路—— 煙火感、反差感、情懷感。
煙火感,重在以生活為底色,要把「人間煙火入戲」。想要這份煙火感來的自然、來得生動,楊子揚認為,最關鍵的是怎么破、怎么立。
第一步,要打破傳統戲曲舞臺的時空感,通過「去舞臺化」的手段,把「城市實景」作為晚會的表演舞臺,所以觀眾從一個狹小的電視機前,抽身到湖南各個地標性實景;
第二步,「立」起來的,是整場晚會所構建的一個新的敘事手法,它始于一個帶有年味兒的故事。開場秀《人間有戲》構建了一個「神仙餐館」,眼看團圓飯就要開始了,灶神卻不見了,于是汪主廚、靳主廚分別率領「神仙隊伍」開始尋找灶神,就這樣開啟了晚會的「煙火味兒」。技術手段的革新,脫離了「晚會」的既有印象,全電影機的拍攝讓這臺晚會的形式看起來更像一場「戲曲電影」。
用「煙火氣」來破題,基于團隊對于戲曲的熟練掌握,一方面將戲曲拆解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內容,用四兩撥千斤的手法將其轉換成普通觀眾和年輕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另一方面通過精心的選址布景打造極致中式審美的視覺藝術,并結合新技術的使用,為內容增光添彩,戲曲與科技,戲曲與文旅,給觀眾奉獻一臺美輪美奐的戲曲盛宴。
總導演楊子揚表示,這樣的設計初衷是希望戲曲能夠「演」出生活百態,讓觀眾清晰地看到戲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去舞臺化」并非摒棄舞臺,而是將舞臺延伸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打通了表演與生活的界限。
當觀眾沉浸在這煙火氣中時,節目大膽玩起了「反差感」,原本厚重的戲曲文化有了新穎的出圈點。
比如皮影街舞《孫悟空大戰二郎神》結合傳統非遺皮影和臉譜,甚至與充滿現代活力的街舞跨界融合,這種感官上的視聽刺激,帶來一種「形變」的反差感;虛擬科技秀《貴妃Disco》是本次晚會重點打造的一個節目,為賦能戲曲新表達,總導演楊子揚帶領他的團隊將科技內化成了節目內容的一部分。在這個節目里,后期用增強現實AR來將長沙城打造成虛擬的巨人露天音樂演唱會現場;從呈現效果來看,貴妃也不再是那個苦等皇帝寵幸的女人,她轉身與高力士、裴力士二人穿越打卡長沙城,完全跳出「女子為情所困」的傳統情感刻板印象,時代情感內核的轉換、戲曲故事與人物塑造的轉換,都呈現出一種「神變」的反差感。科技手段在這臺晚會中運用廣泛,《孫悟空大戰二郎神》節目用AI賦能皮影藝術,參與設計場景和元素;《湘昆遇上名畫》節目用AI賦能皮影藝術,參與設計場景和元素,讓世界名畫人物動起來。
透過晚會,筆者很慶幸看到的不只是節目形式、科技手段的改變,還有更多時代情緒、情感內核的升級。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承接情懷感」做鋪墊,通過戲曲晚會喚起觀眾共鳴才是重要目的。
所以每場戲曲晚會,一定會有幾個不可變動的經典曲目。花鼓戲《劉海砍樵》、湘劇《追魚·2025》、黃梅戲《牛郎織女》、昆曲《牡丹亭》等,而《月老的煩惱》三部曲是總導演楊子揚基于當前婚育的社會現象為靈感所生發的創作,《馬前潑水》《四郎探母·坐宮》《鳳還巢·洞房》直擊現代人婚戀中「顏值焦慮」「金錢焦慮」「事業焦慮」,既有對經典的傳承致敬,也有對當下大眾情緒的直觀呈現。在創作團隊眼中,經典是戲曲的根基,不能丟,就像每一張臉譜、每一句唱段,都承載著觀眾的情懷。經典在,情懷就有寄托,觀眾對戲曲的熱愛就能代代相傳。
從「演生活,煙火入戲」,到「變形式,反差出圈」,再到「傳承經典,情懷共鳴」,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戲曲晚會熱烈地擁抱觀眾、擁抱時代。憑借高雅的藝術、人間的情懷和煙火的氣息,這臺充滿創新質感的晚會成功 「圈粉」了各年齡層觀眾,更重要的是打開了戲曲晚會的全新想象 —— 原來戲曲晚會還能這么玩!
由國家一級演員邵天帥演繹的《牡丹亭·游園》娓娓道來,將以昆曲為代表的東方美學展示得淋漓盡致;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袁媛演繹的《牛郎織女》中「到底人間歡樂多」選段,經典戲曲角色「織女」來到人間逛熱鬧的市集,讓人感受到煙火人間情。
下篇:未來戲曲的「煥新」與「喚心」
對于制作團隊來說,每一場大型晚會都是體力、精力、腦力的綜合考驗,觀眾只是觀賞了一場精彩晚會,而擺在制作團隊面前的,還有很多深層次、深遠性的思考。
制片人劉櫻滿懷向筆者分享了導演團隊在創作之初的思考——關于「戲曲傳承」的兩種 「xin」:
其一是「煥新」,盼著借2025 湖南戲曲春晚,給戲曲舞臺來一場全方位的「大變身」,讓其重煥生機。為此,制作團隊與每個節目、每個曲種的編創團隊反復討論與實踐,為的就是保留傳統戲曲的原汁原味,同時又能研發出更新穎的表達方式,與時代緊密接駁。
其二是「喚心」,期望能成功喚起年輕人心底對戲曲的熱愛,為古老戲曲注入青春活力。傳統戲曲和年輕觀眾并不是天然的排斥,而是在漫長的戲曲演變史上,觀眾對傳統戲曲的新鮮感在下降、但期待越來越高,所以是時候證明,傳統戲曲既能煥新,又能喚心。
事實上,晚會憑借精心打磨的一系列創新,正穩步朝著這兩個目標大步邁進,我們可以從創作者和觀眾兩個視角來觀察。
在總導演楊子揚眼中,「煥新」是他給整個導演組提的唯一要求,也是貫穿整臺晚會的核心追求,這也體現在晚會諸多別出心裁的設計里。
《湘昆遇見世界名畫》是團隊重點打造的節目,他的創作初衷是希望在申遺成功的首個中國春節,讓蛇年吉祥女神小白和小青,帶著非遺祝福穿越到世界名畫中,和喜愛中國戲曲的外國友人扮演的「名畫」合作演出打破次元壁的節目。這是對戲曲表現內容的大膽嘗新,將中西文化融合,緊跟時代開放包容的潮流,以此滿足觀眾對文化多元性的追求。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湖湘青年,楊子揚對本土戲曲,如花鼓戲、湘劇的了解很深刻,所以他對湖湘戲曲的傳承有自己的「執念」,戲曲需要傳承,更需要傳播,傳統需要守護,也需要突破。像大眾耳熟能詳的湘劇《追魚》也可以試著換換口味,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觀看,最后也體現在了節目的呈現上,《追魚·2025》大膽采用藍紫色的賽博風視覺設計,真假包公審案橋段在「青春多巴胺」戲劇盒子里帶來了別樣觀感。節目組用未來感來中和傳統感,與當下觀眾追求新奇、娛樂化的審美口味接軌。正如他所說,所有技術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只為打造出讓觀眾買單的作品。
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喚心」可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只有節目能夠觸及內心深處,才能把這份喜愛轉換為對戲曲藝術的熱愛。
在戲曲種類豐富的湖湘大地,想通過一場晚會面面俱到地展現十幾種戲曲著實為難,但或許改編觀眾最熟悉的作品是個突破口。比如人人都能唱上一句的「劉海哥,我的夫,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咯」,就出自花鼓戲《劉海砍樵》。而這一次,沉浸式幻境花鼓戲《新劉海砍樵》借助了現代化的敘事手法和精妙的舞臺效果,打破了年輕人心中戲曲「曲高和寡」的固有印象,年輕觀眾仿佛能真切走進戲曲故事,代入感十足。
不僅如此,晚會還巧妙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力量進行宣傳推廣,通過制作有趣的短視頻等形式,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關注。
有的觀眾感受到團圓的Happy,有的觀眾喜歡玩法的city,抑或是跟著節目唱兩句,滿滿的Passion,都在表明戲曲的「路人盤」正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原本不了解戲曲的人,開始對戲曲產生興趣,這就是一個戲曲傳承的好兆頭。
不得不說,2025湖南戲曲春晚就像一座橋梁,一端承載著創作者們對戲曲創新的滿腔熱忱,他們絞盡腦汁,只為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戲曲體驗;另一端則系著觀眾對精彩節目的熱切期待,尤其是年輕觀眾,他們渴望在傳統藝術中找到新的樂趣與共鳴。一場晚會讓創作者和觀眾實現了美好的雙向奔赴,也為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的傳承帶來了新表達。
1號結語
在當下,各類晚會層出不窮,在敘事、形式、思維都實現了創新突破。
在與總導演、制片人交流時,我深切感受到,制作團隊對「創新」的理解,既扎根于晚會本身,又超脫于晚會,那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內源性動力」,驅使他們不斷探索、求新求變。
湖南衛視、芒果 TV正是秉持這種創新邏輯,一直走在時代前沿,持續打造年輕人看得懂、有意思、有回響的優質節目。正如總導演楊子揚在采訪中提到的:「這臺晚會首先要做到讓我們自己感興趣,才有可能吸引年輕人來了解戲曲文化」。因為「念念不忘」,所以「必有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