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截止至目前,票房已突破92億元(含預售),最新預測的總票房更是高達160.3億元。《哪吒2》已經打破了100項影史紀錄,其中包括內地影史總票房冠軍、內地影史觀影人次冠軍、2025年全球票房冠軍、內地影史春節檔票房冠軍、內地影史動畫片票房冠軍等紀錄。
中國人自己的神仙鬼怪中寄托著中國人的思想與希望,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小哪吒身體中蘊含著驚人的能量,而那股踏平一切不公之事的反叛精神,著實讓人著迷!被網友戲稱“天庭三大反骨”之一的哪吒,小小的身軀何以經久不衰,深入人心?令人拍手稱道的真的是那股年輕氣盛的“不知天高地厚”嗎?他的形象誕生之初,背后又隱含著怎樣的文化密碼呢?
以下內容摘自《中國人的神神鬼鬼》中《殷郊與哪吒》篇章。
在《封神演義》里,還有一個令人不能忘懷的人物,哪吒。哪吒剔骨還父的故事,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內心過不去的一個結。每當感受到原生家庭的壓抑,我們就會想,還不如像哪吒一樣,剔骨還父算了。
哪吒剔骨還父的故事,本來不是中國故事。中國講究的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把這個作為“孝之始也”,把保護自己身體的本能和盡孝道的道德理想聯系在一起。當我們要用身體去做什么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想,這個身體是父母給的,不能浪費了。但是,當不夠慈愛的父母把“孝”片面理解為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要求子女完成他們不合理的指令的時候,他們就會要挾說,“你的這條命都是我給的”。這就給人造成了壓力。
所以,當剔骨還父的故事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仿佛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出口。
剔骨還父本來是一個佛教故事。在本來的故事里,哪吒是一位出家修行的王子,據說,他在登壇說法的時候,有當場割下來一塊肉還給母親、割下來一塊骨頭還給父親的壯舉。按照佛教的教義,這個故事主要是說,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幻象。當然,這樣一來,附加在人身上的榮華富貴、倫理親情也都成了幻象了。這些西方的出家人為了加深聽眾的印象,使用的這個教學方法,也夠恐怖血腥的,很有當時中國人心目中異域宗教的意味。
可能哪吒太子自己都不會知道,他的這個表演,多么擊中中國人的心事。中國人一直是把自己的血肉與父母的恩情捆綁在一起不得解脫的,這時候突然來一個外國和尚,告訴你,還有這樣的操作,大不了連血肉也可以不要。雖然極少有人真會這么干但是大家心里都得琢磨一下,都不會忘掉這個外國和尚。
這個剔骨還父的哪吒太子,其實是個大人,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在中國神話里變成后來的小哪吒,是和另外幾個形象重合了。一個是佛教的蓮花童子。如果你把骨肉都還給了父母,誰來做你的父母呢?誰帶你來到這個世界呢?佛教就想象了一個嘴硬的辦法:我可以從蓮花中生出來,讓蓮花做我的父母。當然,現實世界中沒有人從蓮花中生出來,這是極樂凈土才會有的待遇,所以,有很多佛教圖畫反映這個景象:一個小孩子坐在才開的蓮花里,代表他剛剛降生于凈土;或者蜷縮在蓮花未開的花苞里,等待著降生于凈土。哪吒太子本來不是蓮花童子,但是將剔骨還父的人和以蓮花為父母的人聯系起來,也是合理的。這樣,哪吒太子就往生極樂,變成了一個小孩子。
蓮花童子既然沒有父母,也就沒有了俗世的羈絆。《封神演義》寫,哪吒沒有三魂七魄,不在輪回中,遇到叫魂的法術,是叫不著他的。較真起來,哪吒不是沒有三魂七魄,只是沒有血肉,太乙真人把他的三魂七魄(至少是三魂)放在蓮花里,再造出了他。所以按說叫魂對他是有效的。但是這里就是在表現人們的一種向往,再也不受拘束。
【圖書推薦】
《中國人的神神鬼鬼》
作者:張一南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10
-End-
編輯:狐貍??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