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春節,年輕人花錢無疑更“感性”了。過去大家講究實用,滿足于物質堆砌,但現在卻更加注重消費帶來的心理滿足和情感體驗。
唯品會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平臺新中式女裝銷量增長78%,新中式童裝銷量翻倍,大量年輕人紛紛激情下單。“一口氣買了3件新中式戰袍,一件比一件好看,唯品會價格很便宜。”成都網友菲菲就在社交平臺上開心分享了經驗。
年輕人挑選過年新衣,紛紛將目標風格鎖定于新中式,成為了今年春節一大消費趨勢。這正是當下“情緒消費”的典型體現——買的不只是商品,還有情緒價值。
在年輕人眼里,新中式穿搭并不日常普遍,卻成功將過年儀式感拉滿。一襲立領對襟,一抹織錦紋樣,比起流水線的千篇一律,新中式自帶傳統中國年文化濾鏡,穿上便有了歡度新年的氛圍感。“穿新中式過中國年,才真正感覺是在沉浸式過年。”菲菲就說道。
另外年輕人選它,也是因為穿“過年戰袍”不是單純換件新衣,而是換一種狀態。找回文化歸屬感,更加有文化自信,正是當下年輕人追求的新狀態。
情緒消費大行其道,當然還遠不止新中式穿搭。比如從一場“高鐵順風局”到一頓“情緒價值拉滿”的圍爐煮茶,從花幾百元搶一張LiveHouse門票,到花幾千元“沖動”預訂一場Citywalk旅行……年輕人普遍愿意為氛圍感、滿足感買單。
聚焦春節,消費同樣更多為了“買個開心”。今年春節,某品牌的盲盒堅果銷量暴漲,年輕人拼的不是性價比,而是開盲盒的驚喜;年夜飯,也從“吃飽”變成了“吃好、吃氛圍”,高端餐廳預訂爆滿,甚至出現萬元私房菜套餐。
甚至就連買機票,也不一定是回家,而是為了“逃離”或者“新鮮感”。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年輕人出境游訂單增長超150%,日本、東南亞成為熱門目的地。有的人是想躲開催婚催生的壓力,有的人則是找個更獨特的方式迎接新年,“換個地方辭舊迎新”。
情緒消費的盡頭是悅己,總的來說年輕人的消費邏輯變了——大家熱衷于花錢買感覺,情緒價值正成為新的“剛需”。
換句話說也就是,相比過去的實用主義,或者精打細算的“性價比至上”,現在年輕人更在意“情價比”——錢花得值不值,不單看便宜不便宜,也要看能不能讓自己滿足、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