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是還原真相、維護正義的重要環節。在重慶市,有一家成立近40年的權威機構——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憑借精湛的技術和嚴謹的態度,屢次破解疑難案件,為社會穩定注入“法治強心劑”。近日,該機構因成功解決一起歷時15年的信訪積案引發廣泛關注,其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再次贏得各界贊譽。
國家級認證認可證書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
權威機構,技術立身
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成立于1986年,是重慶市最早開展法醫司法鑒定的機構之一。歷經多年發展,現已成為擁有25名專職鑒定人、11名管理人員的行業標桿,業務涵蓋法醫病理、臨床、物證、毒物及精神病鑒定五大領域。
作為重慶市首批通過國家級資質認定和CNAS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配備了國際領先的檢測設備,包括3130XL DNA測序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總價值超580萬元。其獨立實驗室堅持“24小時檢案”制度,為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提供高效、精準的技術支持。近年來,該所年均辦理案件超千件,鑒定量穩居全市前列,業務范圍輻射四川、云南、貴州等十余省份。
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
十五年懸案終得解:真相擊碎謠言
2005年,江津區一名16歲少女古某被發現死于當地“山城頭”石崖下。公安機關經現場勘查和尸檢,認定其系“高墜致顱內出血死亡”。然而,古某父親堅稱女兒遭鄰居強奸殺害,因缺乏證據,案件未予立案。此后15年間,古父多次赴重慶、江津兩地信訪部門上訪,甚至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2020年,江津區公安局委托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對古某案重啟調查。面對時隔多年的物證和復雜案情,鑒定團隊調取原始尸檢報告、現場勘驗記錄及證人證言,運用法醫病理學技術對死因、死亡時間及成傷機制進行全面分析。最終,鑒定結論確認:“古某系顱腦損傷致死,四肢擦傷為墜落形成,死亡時間距檢驗超過12小時,且死亡發生于進食后兩小時內。”
這一結論與公安機關原始調查結果一致,徹底排除了他殺可能。江津區綜治委、信訪辦等部門依據鑒定意見,聯合對古父進行多輪釋法說理,終使家屬接受事實。長達15年的信訪積案就此平息,社會矛盾得以化解。
專業與擔當:破解疑難案件的“重慶樣本”
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的成功不僅源于技術實力,更在于其堅守公正的初心。面對威脅與壓力,鑒定團隊始終以科學為準繩。例如在上述案例中,鑒定人頂住家屬長期上訪的壓力,堅持獨立、客觀分析,最終用證據還原真相。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 醫療糾紛鑒定:曾為閬中市醫院一起長達3年的腦癱患兒醫療糾紛提供關鍵證據,平息醫患矛盾;
- 非正常死亡鑒定:多次受外事部門委托,完成涉外人員死亡案件鑒定,獲外交部高度評價;
- 公益援助:為經濟困難群體減免費用,上門服務偏遠地區當事人,年均開展公益鑒定近百例。
黨建引領,鍛造司法鑒定“鐵軍”
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黨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來,始終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重大案件、突發事件中,黨員鑒定人沖鋒在前,帶頭承擔“臟累險”任務。該所先后獲評“重慶市司法鑒定行業領軍型機構”“黨建工作示范點”等榮譽,所長陳迅更當選區黨代會代表,成為行業表率。
展望未來:科技賦能,守護公平正義
當前,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正籌建電子數據實驗室,探索人工智能輔助鑒定技術,以應對新型犯罪挑戰。未來,該所將繼續秉承“科學公正、精益求精”的宗旨,拓展毒物檢測、DNA數據庫等前沿領域,為社會提供更高效、更權威的司法鑒定服務。
真相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以專業與責任鑄就公信力,用技術之光照亮司法公正之路。在這里,每一個鑒定結論不僅是案件的終點,更是社會信任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