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教育部對學生的在校時間是有明確規定的,雙減政策也明確規定:小學生每天的在校時間不得超過6個小時,中學生不得超過8個小時。而且這個在校時間還包括學生午餐和午休的時間,但這些年我們發現,幾乎所有學校都不提這個規定了。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教育部的規定不管用了嗎?
第一:延時服務普及后,學生在校時間自然就延長了,學校真落實不了。
延時服務也是應家長的要求普及的,時間還是挺長的,放學后的兩個小時都是延時服務。這本來是好事,可以照顧一部分沒辦法接送孩子的家長。但是我們的延時服務在執行的過程中,完全變味了,變成了全員參與。而且因為學校師資和場地的限制,延時服務時間并沒有讓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幾乎都用來上課了。這樣變相等于延長了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相當于孩子們每天要多上兩個小時的課。
就算原來學校落實了每天在校6個小時的制度,普及延時服務后,學生在校時間也至少8個小時了,何況還有很多學校沒有落實6個小時的制度,這樣學生在校的時間就遠遠超過了8個小時,10個小時的也有。
但目前延時服務還不讓取消,所以學校自然也無法落實6個小時的在校制度。
第二:課間延長至15分鐘,小學生8點半之前不能上課,都延長了學生的在校時間。
我們的教育政策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特別是今年各地提出了課間延長至15分鐘,都將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
很簡單,學校教學課時是不能減少的,原來課間是十分鐘,延長至十五分鐘,每節多出五分鐘,每天差不多要多出半個小時,這個時間只能向后推移了,學生放學時間自然推遲。而且國家還規定小學生8點半之前不能上課,上課時間既然不能提前,那只能推遲放學時間了??纯春芏鄬W校的課表,下午放學已經六點多了。每天在校時間都超過了6個小時。
成年人每天上班才8個小時,但我們的孩子每天在校時間長達十來個小時,而且晚上回家還有大量的作業,所以我們真的是在給學生減負嗎?
我們的教育專家完全不調研不深入一線,導致很多政策無法落實。
我們的教育什么都想要,什么課程都想進校園,什么書法、戲曲、編程、勞技、心理、閱讀等等,課程是越來越多,小學生就多達十幾門。另一方面還想讓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小時的陽光大課間,課間延長至15分鐘。最關鍵的是如此情況下,還想保證學生睡眠,作業量不超過一個小時,睡眠時間小學生要達到10個小時。試問:這怎么才能做到?
教育真的不能什么都要,必須有所取舍,我們不能一方面追求成績還想減負,不然最后什么也實現不了。
實際上教育上最該落實的就是在校時間這個制度,只要小學能能實現在校時間不超過6個小時,中學能實現在校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那學生負擔自然就減輕了,學生身體素質自然也提高了,近視率也自然下降了。只有給學生充分多的自由時間,學生才有時間去鍛煉身體和玩耍,把學生整天圈在學校,還想給學生減負就是一個笑話!
大家對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