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裁員暫未涉及臨床醫生,但他們對未來感到焦慮。有分析指出,美國頂級的學術醫療中心大幅裁員,將嚴重打擊行業信心。
撰文 |燕小六
責編丨汪 航
繼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大規模裁員后,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頂級醫療集團“麻總百瀚(Mass General Brigham)”宣布,啟動成立30多年來的最大規模裁員。
麻總百瀚在全球醫療領域享有盛名,旗下有世界排名第五的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等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以及多家世界知名的五官科、精神科等專科醫院。
此次裁員主要針對行政管理崗,將會取消、調整、合并集團內12家醫療機構的行政職位,但暫未透露具體裁員數量。這意味著,包括麻省總醫院在內的頂級醫院或有大批人離開。
雖然裁員未波及臨床崗,但醫生們仍倍感焦慮。《波士頓環球報》評價稱,“美國首屈一指的學術醫療中心都大幅裁員,會嚴重打擊行業信心。”
“麻總百瀚(Mass General Brigham)”行政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距離波士頓市中心只有2-3英里。圖源/Mass General Brigham
頂級醫療集團不賺錢
麻總百瀚成立于1994年,如今是馬薩諸塞州最大的非營利性私立醫療集團,擁有2家頂級教學醫院、3家專科醫院、7家社區醫院,各類員工約82000人。
僅麻省總醫院的年門診量就突破150萬人次,接診患者(及其家屬)來自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
全球首例四器官聯合移植、美國首例全臉移植等創新手術、全球首個暢銷重組A型血友病藥物關鍵臨床數據等,皆出自其旗下醫院。集團正在開展的臨床研究約2700項。
2024年,麻省總醫院原首席研究員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麻總百瀚發文稱,這是集團在全球領先研究中取得的重大里程碑。
雖然臨床、學術成果亮眼,但麻總百瀚近年來的財務狀況不佳。
2020年6月,集團因新冠疫情損失8億美元收入。同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麻總百瀚暫停所有非臨床崗位招聘,高層集體降薪25%,時薪超過26.5美元的員工暫緩加薪,借此避免大幅裁員或停薪留職。
2年后,其年度虧損額升至23億美元。
在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麻總百瀚扭虧為盈,總收入達206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增長9%,凈利潤約20億美元,主要來自各類投資、金融活動。
雖然盈利了,但這筆錢的使用途徑受限,不能用于填補7200萬美元的醫療運營虧損。因此,集團在醫院運營方面依舊虧損,甚至比上一年度多虧了2400萬美元。
“集團面臨持續的運營壓力,會影響我們提供優質護理、創新醫療和服務。”麻總百瀚首席執行官安妮·克里班斯基(Anne Klibanski)解釋,壓力源于多方面,包括產能危機、通貨膨脹等。
實際上,在2024財年內,麻總百瀚旗下醫院并不缺病人,平均每天有102名留觀患者滯留在急診環節,較2023年度日均增加20%,其中,有很多是基礎病、慢性病患者,大量占用高級別護理等醫療資源。
這導致醫院的醫療報銷率很低。《波士頓環球報》指出,“聯邦醫保根據數量而非患者住院時間向醫院付款。因此,盡管醫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忙,但收入增長并不明顯。”
同時,麻省總醫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在95%的運營時間內,無法接診更多病人。外科患者入院平均等待19小時,有些人可能得等數天。此外,集團至少拒絕了1836次來自下級醫院的轉診需求。
綜合因素影響下,麻省總醫院曾增加94張床位應對,隨之而來的是,通貨膨脹帶動人力等各項成本飆升。
“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控制勞動力成本的地步。”集團聲明稱,其未來兩年的預算缺口約達2.5億美元。臨床、學術和行政領導深入分析當前的醫療保健形勢,以及過去幾年糟糕的財務狀態,做出上述(裁員)決定。
麻省總醫院近景。圖源/Mass General Hospital
裁員與多種因素有關
根據聲明,麻總百瀚的第一輪裁員將在本周內開始,第二輪預計于下月進行,最終解雇人員或達數百人。
通過此舉,集團希望每年最少節省2億美元,或削減約2%的人力開支,“重塑行政管理層級,提高效率、簡化決策。”
麻總百瀚不是個例。“根據相關部門最新數據,馬薩諸塞州27家醫院的容量達到或超過90%,另有10家醫院的容量≥85%。”集團官網在今年年初發文預警,85%的使用率是一條警戒線,一旦超過,說明醫院滿負荷運轉。
實際上,該州多數醫院都在虧損。2024年3月,馬薩諸塞州醫院的中位營業利潤率是-0.1%,3個月后進一步降至-0.9%。其中,勞動力支出在各個醫院的總成本中占比高企,達到60%。
除了勞動力支出成本,全州2000余名待康復的患者被困在轉診流程中。
“醫院每年要支出4億多美元為這些人提供護理服務,但醫保不會埋單。”Common Wealth Beacon的報道認為,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制造了一場危機,侵蝕醫療行業。
此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2月7日宣布,將資助研究機構的“間接花費”控制在15%以下。NIH表示,這一變化將使更多的資金用于直接科研費用,而不是行政管理費用。
此舉也被解讀為醫療機構裁員的原因之一。目前,包括馬薩諸塞州在內的多個州已提起聯合訴訟,認為這一做法將造成科研機構裁員、實驗室關閉、科研項目中斷等。
為了應該這些挑戰,麻總百瀚想了很多辦法,包括但不限于優化資源管理、改善患者轉診流程、尋找新的收入來源等。
比如,集團探索、擴大“家庭醫院”計劃,將護士和其他護理人員送到患者家中,降低醫療成本,優化遠程醫療。
集團建立中央資產管理平臺,協調、統籌CT掃描、手術室等資源。這一度激起臨床醫生的抵制,大家擔心一旦公司化進程加速,自己可能被裁。
到2024年3月,麻總百瀚合并了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共計34個部門。集團旗下多家醫院的數百名醫生曾走上街頭抗議。
同年11月,集團內110名高管們討論、簡化麻總百瀚的行政結構。再接著,裁員靴子終于落地。
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譽教授大衛·羅森布魯姆(David Rosenbloom)告訴媒體,麻總百瀚的管理人員過剩、運營效率低下,提升效率是其裁員的主要驅動因素。
“我們現在所做的,對于組織發展至關重要,旨在確保麻總百瀚繼續領導、創新和改變醫療保健的未來,造福每個人。”集團聲明指出。
參考文獻:
1.Mass General Brigham announces largest layoff in its history amid ongoing restructuring. Boston Globe
2.Mass General Brigham Reports 2024 Financial Results. Mass General Brigham
3.Mass General Brigham Hospitals Face Constant “Capacity Disaster,” Forced to Decline Thousands of Transfers. Mass General Brigham
4.Mass. hospitals are teetering on the edge. Common Wealth Beacon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