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邵華夫人的一通電話,徹底打破了韶山人民平靜的生活。
“岸青走了...”,電話的另一頭,年過半百的毛岸平驟聞噩耗,一時間驚得發不出一絲聲音,隨后他哭得泣不成聲,嚇得晚輩們手腳無措的上前安慰。
毛岸平平復了下心情,哽咽著說:“韶山人民最后的精神支柱走了...”
毛岸青去世的消息瞬間傳遍大江南北,無數百姓都自責自己從前不關注他的情況,比起毛主席長子毛岸英來說,毛岸青就像是一顆劃過深夜的流星,雖然燦爛卻轉瞬即逝,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或許在大家眼里,毛岸青與毛主席的關系很不好,父子倆本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卻很少見面,而毛主席直到離世都不見兒子最后一面,就連葬禮都沒讓參加。
可,世上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毛主席真的如大家所想那般對毛岸青如此冷情嗎?
1
毛岸青是毛主席與楊開慧夫人的第二子,可作為偉人之子的他非但沒有受到任何應有的關照,反而從小顛沛流離受盡苦楚。
楊開慧夫人是毛主席的畢生摯愛,二人青梅竹馬感情很好,婚后育有三子,但后來隨著兩黨斗爭愈發厲害,楊開慧夫人無奈只能帶著三個孩子離開毛主席,前往湖南長沙避難。
誰知兩年后的一天,楊開慧夫人不幸暴露行蹤,為了保護兒子們的周全,她只好順從地被湖南軍閥何健抓住,國民黨的人知道抓住了毛主席的夫人,都很興奮激動,他們使出各種酷刑逼問楊夫人關于共產黨的信息。
然而楊夫人不失為一名巾幗英雄,無論對方如何折磨,她愣是不松口,最后把對方逼急了,她沒能等來丈夫的營救,就被對方殘忍殺害,那一年,她才29歲。
痛失所愛的毛主席來不及多加悲傷,就繼續投身革命中,可夫人一走,三個孩子該怎么辦呢?于是,他就把孩子們托付給了在上海的董建吾照顧,可惜一年后,幺子毛岸龍因病夭折。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位于上海的共產黨組織遭到了叛徒的出賣,董建吾自身都難保,怎么還能保全兩個孩子呢?他就找心腹把孩子們送去了一名黃姓女子家里住。
殊不知這個黃姓女也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她生怕毛家二子暴露身份牽連到她,可又不敢公然與共產黨作對,就只能瘋狂苛待兄弟二人。
最終,兄弟倆實在受不了黃姓女的打罵,在一天夜里悄悄逃跑了,自此,他們就開始了艱難的流浪生活,他們睡馬路、翻垃圾桶,為了生存給人做小工,除了沒有做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他們什么苦都吃了。
一次,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了三叔毛澤覃犧牲的消息,悲憤交加之際,兄弟倆當眾寫下了“打倒帝國主義”幾個打字,不想卻引來了外國巡捕的毆打,為保護哥哥,毛岸青被打得渾身是血,頭部受到重傷,在那之后就留下了頭疼的隱疾。
不過也正因為這次動靜有點大,讓共產黨組織發現了兄弟倆的落魄,就趕緊把二人接到組織好好照料了一段時間,在毛岸青傷好后,就把他們送到了蘇聯學習。
2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倆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在這十年里,兩黨之爭勝敗已定,毛主席統領大局,可偉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無數個夜里,他都看著兒子們寄來的家書久久難眠。
1946年,毛岸英率先回到了祖國,毛主席急匆匆前往機場迎接,一見面,就老淚縱橫抱著兒子直說:“都長這么大了啊...”
毛岸英知道父親思念弟弟,就把弟弟寫的信遞給了父親,毛主席看后含淚回信:“看見你哥哥,就像看到你一樣”,可見一位父親最真摯樸素的愛。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并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利給兒子安排一個富足安穩的職位,反而讓毛岸英去了農村基層工作。
一年后,毛岸青也回國了,同哥哥一樣,被毛主席放到了黑龍江省克山縣參加土改試點和農業勞動,并化名楊永壽,與鄉親們打成一片,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偉人之子。
毛主席雖與兄弟二人很少見面,但一直沒有斷過書信來往,尤其是得知毛岸青受了很多苦難后,他一直告誡兒子要學會謙虛低調:“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
毛岸青深刻理解父親的苦心,所以在農村很努力的勞作,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了北京,擔任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俄文翻譯一職,他的成長被毛主席看在眼里,父子倆難得過上了一段時間安穩溫馨的生活。
可這一切,隨著毛岸英的壯烈犧牲戛然而止。
毛岸英在參加完勞作后,就去了抗美援朝前線,卻不幸犧牲。
長子一走,毛主席痛不欲生,他一看到毛岸青就忍不住會想到已故的長子,因此下意識回避,毛岸青理解父親的難處,所以尊重父親的選擇。
在毛岸青的成長生活里,是哥哥在照顧他陪伴他,所謂長兄如父,哥哥對他來說亦兄亦父,因此毛岸英一走,毛岸青瞬間垮了精神,甚至因為極致思念出現了精神分裂,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毛主席雖然很少見兒子,但一直關注著兒子的生活,一聽到兒子病了,他心急如焚地派人將兒子送去了蘇聯治病。
3
1962年,已經養好身體的毛岸青在妻子邵華的陪伴下回到了北京,然而迎來的卻是父親的避而不見。
毛主席秘書對父子二人不見面一事深表疑惑,毛主席無奈嘆氣:“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想呢,哎,看到岸青的身體狀況就會心痛,就會想到他的母親,他的兄長...”
是啊,此時此刻,毛主席不是一位國家領導,而是一名普通的父親,他也有自己害怕的一面,或許不見兒子才是對毛岸青最好的保護呢?只有不見,他才會一遍遍的告訴自己兒子身體很好,兒子生活的很好。
主席雖然不愿見兒子,卻愛屋及烏對邵華這個兒媳婦很是疼愛,他只能靠著邵華來獲取兒子的生活近況,在得知兒媳因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而煩惱時,他還專門寫信安慰,并叮囑兒媳多讀《上邪》。
父子二人為了國家大業付出了太多太多,面對外界諸多揣測,毛岸青始終不肯利用偉人之子的身份辯駁一二,一直遵循父親的意思低調生活。
毛主席不是不愛二兒子,而正因為太過深愛,才更加期盼兒子像個普通百姓一樣生活,不想兒子跟他一樣背負太多,這或許就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吧,不求孩子多么風光得意,只愿孩子能夠平安長樂。
1976年9月10日,偉大的領導人毛主席與世長辭,毛岸青悲痛不已,可他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成為了他此生最大的遺憾。
9月12日,毛岸青攜家人前往人民大會堂瞻仰父親遺容,那一刻,他憋了許久的思念一下子爆發,撫著冰棺失聲痛哭,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之后因為悲傷過度,毛岸青倒了下去,嚇壞了眾人,立馬把他送到醫院救治,醒來的毛岸青身體愈發不好,后來他拖著病體寫下了懷念父親的文章:
“爸爸,我們知道,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您深愛的人民之所以那么愛戴您 ,是因為您是一位徹底的大公無私者!為了中國革命,您犧牲了自己的愛妻、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侄子,直至自己的兒子,6位親人啊...”
1997年,已經是風燭殘年的毛岸青在妻子的陪伴下,回到了韶山老家探望親屬,在堂弟毛岸平的陪伴下,他去了毛家故居參觀,去了祖墳祭拜,最后與早前的梯子石壁合影留念后,便啟程回京了。
在往后的十年里,毛岸青因早年的頭疼隱疾病的下不來床,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他常常在夢中喊著爸爸媽媽,有時還會在醒來后流淚喃喃自語:“哥哥又來找我了...”
所有人都知道毛岸青已到了人生最后階段,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一天天衰弱消瘦下去,直到2007年,毛岸青突發心臟病,未來得及留下只言片語便匆匆離世。
得到消息的毛岸平帶著所有親人連夜趕往了去北京的火車,但他并未安葬在八寶山。
據邵華夫人所述:“岸平,岸青生前最思念母親楊開慧,你是知道的,我想滿足他的生前心愿,將其骨灰的一半葬在湖南板倉,這事也請你回鄉請示一下組織,并告知下韶山的親人們”。
可組織一直遲遲未下達通知,次年6月,邵華夫人緊跟著離世,同年12月22日,毛新宇帶著眾人前往楊開慧烈士陵園:“經過中央批準,毛岸青、邵華同志的骨灰于昨日遷至楊開慧烈士陵園,我終于完成了爸爸媽媽的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