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最糟心的不是花錢,而是錢花了還天天擔心被加價。但在最近一次老房改造中,我發現了個反常規的存在——
這家公司的設計師遞合同時竟主動翻到違約條款頁:“如果工人問您要一根煙錢,或者材料進場晚了,直接按這頁合同里的標準扣款。”
顛覆行業的閉口合同邏輯
大多數公司用漏項賺增項,他們卻把漏洞寫進報價單:比如舊房常見的墻面空鼓,按最差預估量算費用。實際拆舊后發現空鼓面積比預估少20%,驗收時系統直接退了1,800元差價。更狠的是工地管理員的平板里存著業主簽字確認的工序清單——水電開槽寬度超3公分算違規,超1毫米都得自己掏錢返工。
工人不轉包的底氣從哪來?
在楊浦一套50平老房的工地墻上,看到份檔案記錄震撼了我:水電工的工齡被精確到天——“吳師傅:從業18年零152天,經手舊改項目237套”。項目經理透露:“連抹灰工都要求能看懂水電圖紙,每周技術考核合格才能接單。”這種綜合技能訓練,讓這家公司的班組五年流動率不到8%。
工期延誤反成信任背書
朋友家裝修遇上了暴雨延誤,原本以為要扯皮,沒想到合同里的延期賠付細則自動觸發:每天按總價0.15%賠付,直接抵扣最后一期款。業主群里把這類事件戲稱為“被動理財”——畢竟能執行賠付條款的,整個上海找不出三家。
材料直供的驗證閉環
所有輔料包裝都有雙層驗證碼——刮開第一層掃碼查的是廠家出廠信息,第二層掃碼查的是物流入庫時間。更絕的是每桶防水涂料都帶GPS溯源軌跡,業主可隨時查看它從南通工廠到浦東倉庫的運輸路線。這種變態級管控下,去年零材料投訴的記錄也就不足為奇。
注:文中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