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在自我感動,微信的朋友圈就是一個這樣的重要場所,但是,我們自以為了不起的努力、辛苦、付出等,在外人看來不過了了,甚至絕大部分時間里,別人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因為每個人所關注的永遠只有自己。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三章(1)
亞里士多德在這一章中繼續討論變化。
原文:
其次,請注意物質與通式兩不創生——這里我意指最后的切身物質與通式。
每一變化之事物必原為某些事物所變,而成為某些事物。
解釋:
其次,要注意質料和通型這兩個不是生成的,
不過,這里我指的是最后的密切相關質料和通型。
每一個變化的事物原來必是由某些事物變化而來,從而成為某些事物。
換言之,每一個變化的事物都是某個事物被某個事物作用使之變化并變為某事物。
原文:
使之動變的為切身之動變者;
被動變者為物質,動變所成為形式。
解釋:
使其運動的就是密切相關的運動者,
被運動者就是質料,運動所產生出來的就是形式。
也就是說,由于其作用而事物得以變化的東西是第一的推動者(最初運動者),
那變化的東西是質料,即什么在變,是質料在變,而(通過變化)所變成的東西是形式,即變成什么,是變成形式。
這些都在第七卷中反復講過的,不過這里的“第一推動者”不是亞里士多德在本卷后來所講的“不動的推動者”。
在這里他是指推動事物變化的直接的推動者。
原文:
假如不僅是銅創成為圓,而圓也在創成,銅也在創成,則創成過程將無盡已進行;
所以這必須有一個終止。
解釋:
如果不僅是銅成為圓形,而圓形和銅也在變,那么這個創造所成的過程就會無窮地進行;
因此這里必有一個終點,有個停止。
原文:
又其次,請注意每一本體是由某些與之名稱相應的事物創成為實是。
(天然事物與其它事物均列為本體。)
解釋:
接著來說一說,請注意每一個實體都從某些和它同名的事物生成而成為實是,
(實體包括自然事物與其他事物。)
原文:
事物之創成為實是或由技術〈人工〉或由自然,或出機遇或出自發。
解釋:
因為事物的產生或者是由于技藝,或者是由于自然,或者是由于機遇偶然,或者是由于自發性。
原文:
技術之為動變原理出于被動變事物以外之另一些事物,
自然之為動變原理則出于事物本身(如人生人),
其它的原因則為兩者之闕失。
解釋:
技術上的運動原理出自被運動事物之外的另一些事物,
自然上的運動原理則是出自事物本身(比如:人生人),
其他的原因就是二者的缺失。
“同名相生”,也就是同種屬同品種生殖,這是亞里士多德主張的生物理論。
“人創生人”也是同名相生的一個例子。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