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全市城管部門緊盯“停車難”問題,優化管理模式、創新工作舉措,系統推進“停車便利化”提質工程,讓“找車位”不再難,讓“用車位”更方便。
統籌增量與存量,夯實停車供給“基本盤”
張家港市城管局扎實推進“停車便利化”提質工程,高標準完成“增設公共停車泊位”民生實事項目,以“分步式”為重點,聚焦老舊小區、商業中心、學校、醫院、集貿市場等人車密集區域,開展可增設停車位摸排,梳理可規劃建設的停車項目清單,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施劃道路停車位、利用零星地塊、挖掘橋下空間等方式,多措并舉增設1.4萬個停車泊位,其中公共泊位2216個,滿足群眾停車需求。
為緩解鹿苑醫院區域車輛無序停放、無處停放等問題,塘橋鎮綜合執法部門會同交管所、交警中隊進行現場摸排與勘察,利用鹿苑醫院東側拆遷區域的閑置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共新增149個機動車停車位,實現停車資源最大化利用,有效緩解醫院周邊停車壓力。
融合管理與服務,拓展停車共享“資源庫”
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停車需求,張家港市城管局努力從增量建設向存量提質轉變,推動55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商業中心加入共享“陣營”,8000余個車位開放共享,進一步放大“港城夜泊”停車共享服務品牌效應。據悉,“港城夜泊”停車共享服務還榮獲了道路停車行業聯盟“2024年度共享停車優秀案例”的國家級榮譽。
張家港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港城夜泊”擴面推廣,深入推進停車共享服務向區鎮板塊發散,延伸服務“觸角”,相繼打造了冶金園(錦豐鎮)“沙上夜泊”、高新區(塘橋鎮)“高新夜泊”、金港街道“金港夜泊”子品牌,形成“以點帶面、多點開花”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當地創新錯時共享方式,實現車位共享的精細化管理。在商業街區、門店商家和居民小區之間,推動“雙向”共享,打造“鄰里”共享,試點“結對”共享,推行“線上”共享。經開區(楊舍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創新打造“鄰里”共享模式,引導小區內部居民車位共享給門店商家,讓居民得到收益,商家有位可停;當地還協調華怡商廈將50個車位共享給第一人民醫院醫護員工,緩解醫院“停車難”問題,釋放醫院內部車位方便患者及家屬停放;促成君臨新城與華昌東方廣場、緹香世家與緹香廣場“結對”互助,實現車位錯時共享;南豐鎮綜合行政執法局率先試點“線上”共享,依托“港城e停車”智慧管理平臺實時發布共享車位信息,與線下共享優勢互補,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停車需求。
強化科技與創新,實現智慧停車“一張網”
張家港市城管局牽頭成立市“通停通付”工作小組,會同相關部門、各板塊編制全市停車場接入清單,全力推進停車場“通停通付”接入工作。條線板塊對接企業、商家,向產權人宣講政策、答疑解惑,協調主流道閘品牌公司對道閘設備及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加快各系統平臺和我市“港城e停車”平臺的端口開發,順利打通“通停通付”系統。目前,張家港市已有199個經營性停車場接入蘇周到“通停通付”系統。“港城e停車”智慧停車管理平臺連續兩年榮獲道路停車行業聯盟“優秀城市停車平臺”國家級榮譽。
同時,當地精準定位群眾需求,聚焦醫院、商業中心等高頻應用場景,通過線上互動、線下推廣、主題活動等方式,演示操作流程,提醒注意事項,實現群眾“愿意用、會使用”。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依托“港城e停車”智能停車平臺技術優勢,采用“大場+小場”模式進行改造,實現了“通停通付”的接入。2024年6月以來,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使用量已累計達3萬余次,在蘇州地區醫院類場景使用量位居第一。
(編輯:晚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