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那種,這邊談著戀愛,那邊偷摸去相親的故事,都是網友們編的段子。
事實上,是我年輕了。
之前有個男生,來我這兒相親,要某個女生的聯系方式。
人家給了,倆人也聊上了,過了一會兒,女生找我來了,說那個男生,有女朋友。
啥玩意兒?有女朋友還來相親?
我怒氣沖沖前去質問,那個男生說:“是我女朋友讓我來相親的。”
哦……啊?
是我顛了還是這世界顛了?
活這么大,頭一回覺得自己不認識中文了。
我說你沒分手,你來相哪門子親呢?他說女朋友的意思是,等他相到合適的了,他倆再分。
好好好,相親是你倆play中的一環是吧?
過年相親是大城市打工人回鄉的保留節目。
畢竟“大城市關系”,只能留在大城市。
你爸媽要的是立業又成家,兒孫繞膝下,你踏踏實實給你找個對象,本地的,把婚結了,把孩子生了,他們這輩子也就無憾了。
你要跟父母說什么“不被定義的關系”“只戀愛不結婚”“不被長期關系束縛”,那在他們看來就是耍流氓。
在父母的觀念里,兒女不結婚,就好像當年兒女考倒一,在過年走親戚的時候,一樣抬不起頭來。
兒女雙全,但絕后。
這誰受得了。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好多人原來在大城市瀟瀟灑灑人世繁華的,也慢慢開始焦慮。
要不……就聽父母的,見一見?
大部分人的心志,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堅定。
曾經堅定的不婚不育,隨著身邊人紛紛步入婚姻殿堂,父母的不斷催促,身體的衰老……
等等等等吧,婚姻,好像也不是不行。
這個時候突然發現,欸?我還有個男/女朋友?
該說不說,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不管你喜不喜歡,各方面條件,總歸是更合適一點的。
這里說的合適,無非就是當地的房子和車子,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最多再加上一個人老實話不多。
至于對方的靈魂有不有趣,身材樣貌入不入眼,閱歷夠不夠豐富,性格能不能合拍……
在父母眼里,這些,都不在“合適”的選擇范疇里。
過日子嘛,整那些虛的,能當飯吃嗎?
于是,在過年的假期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各個餐廳里,你把手機調成靜音,跟你現在的對象打好招呼說自己有事,把自己打扮成相親市場喜歡的樣子,開始一個又一個地,跟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見面。
相親是個效率很高的活動。
你看那些小甜劇,或者青春劇里,男女主都認識挺多年了,最后才在各種曖昧的推動下,拉拉扯扯地在一起。
就算在一起了,還要經歷甜蜜、吵架、分手、和好、再吵架、再分手、再和好等等過程。
就這個工夫,放在相親,孩子都能上街打醬油了。
大部分人不咸不淡地見著面吃著飯,不冷不熱地聊上幾句,也就沒有了后續。
然后開始見新的人,聊新的天。
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自己不會跟對方結婚。
或者是年紀和家庭相差太遠,兩個人的關系只存在于愛情的烏托邦里,一見了現實的光就死。
或者是囿于現實條件的考量,車啊房啊工作啊異地啊父母有沒有退休金啊孩子誰帶啊這些。
又或者,這本就是一場不打算結婚的戀愛,曾經擁有過就好。
然后在所謂的,合適的年紀,去通過相親,找一個人結婚。
結婚是個人生節點,也是個人生任務。
結了婚,人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好壞不論,總歸是往前推了一步。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應該怎么過,想不明白,頭疼,干脆就讓自己被推著,稀里糊涂過下去算了。
反正大家都在結婚,反正父母都說讓結婚,它總歸,是不會錯的。
但本質上,這種一手短暫圖愛情,一手相親圖婚姻的做法,依舊是一種自私。
有的,兩人心照不宣,倒也還好。
但就怕,有人給了真心,有人還了假意。
到頭來,辜負真心的人并不會吞一千根針,而付出真心的那個人,也就不再有真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