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燈塔專業版在媒體溝通會上分享了2024年演出市場大型營業性演出票房的數據,并披露了2024年演唱會票房前十的音樂人,分別是鄧紫棋、五月天、張杰、薛之謙、張學友、林俊杰、蔡依林、周杰倫、鳳凰傳奇、陳奕迅。其中,鄧紫棋以25億票房的總收入,成為年度冠軍。
顯然,2024年TOP級的演唱會依然 火熱 , 但 大量歌手的演唱會開始賣不動票,臨時取消的現象亦日漸增多。 (回顧: )
對于大型音樂節,2024年同樣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競爭愈發激烈。譬如,2024年國慶檔全國只有19場音樂節落地,與2023年同期的40場相比,銳減超五成。且多數音樂節主要依賴頭部和流量型藝人賣票,演出陣容搭配思路相似,缺乏新意。(回顧:)
在2024年音樂財經十周年年會的論壇上,摩天輪票務CEO劉斅、攜程集團品牌營銷總經理翟羽佳、有源文化CEO/VAC電音節聯合創始人趙燦、知名音樂制作人/鳳凰傳奇/趙雷演唱會音樂總監陳偉倫、太湖灣音樂節/銀河左岸音樂節政府項目部總監何康,以及主持人小鹿角智庫/音樂財經創始人董露茜,就“大型演出IP的差異化競爭:藝人票房號召力與場景體驗”這一議題展開了探討。
大型演出如何破圈?
從演唱會到音樂節,動輒上萬和十萬人的觀眾規模,對主辦方提出了嚴峻的票房考驗。 從本土孵化出來的IP VAC電音節、抓住流量密碼的銀河左岸,以及現象級演唱會項目鳳凰傳奇和趙雷巡演都是如何不斷破圈的?
本土電音IP如何突圍?
有源文化是一家中國專注于做電子音樂的公司,作為一個國產IP,VAC電音節的最優先級考慮是藝人陣容。
趙燦表示,作為國產IP或者創業公司要活下來,首先要考慮投入產出比?!半娮右魳肥且粋€新興市場,當所有人都在關注、享受這種音樂的時候,對于一場大型活動來說,陣容的吸引力一定是大于體驗?!钡鳛橐粋€要長期發展的品牌,VAC電音節的也在保障陣容吸引力的同時,不斷積極提升參與者的綜合體驗。
對有源文化自己的音樂節IP,趙燦有明確的規劃,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場。從2017、 2018年一直做電子音樂至今,電音節始終是公司的核心內容。基于過去幾年的積累,包括格萊美的報道,VAC在海外積累了口碑,這也是其電音節能夠邀約到大牌藝人的重要原因。
在東西方交流過程當中,很多國外公司和國外藝人考慮在中國巡演時,都會優先選擇有相關案例的中國公司來合作,趙燦表示, VAC 在過去七年中,每一年都在和國際知名經紀公司產生交易與合作,并且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 VAC 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國外藝人看到我們的宣傳和現場之后,在規劃他們自己接下來的演出時,都會優先問我們的接下來的演出計劃,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積累后得到的優勢?!?/p>
從成本來看,實際上,在通貨膨脹之后,整體歐美藝人的秀費漲幅很大。趙燦分享道:“比如同一個國際級DJ在2024年的演出費,已經達到了2018年的2.5倍,整體漲幅特別大?!?/p>
但電音的一大優勢就是全球化做得很好,所以藝人選擇很多。此外,電音藝人也有一點報批優勢,大部分藝人在文化審批過程中無歌詞。
在宣發上,因為電音垂直又小眾的特點,所以媒體宣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準確觸達用戶群。
那么,有源文化是如何做的呢?趙燦在論壇上做了詳細的分享:先做媒體宣發,再做自己的票務平臺。“我們的票務平臺可以理解為電音版秀動,主要針對全國的酒吧上票和全北京覆蓋。做IP特別花錢,因為在選擇的過程中,本身的池子已經比較窄了,那么針對于媒體和票務平臺,我們唯二的兩個目標人群的滲透率就更高,掌握的人群池子足夠大,做精細化的管理,然后做IP?!?/p>
趙燦表示,對于電音的宣傳工作,做好私域比在抖音、小紅書宣傳更重要,因為要確保觸達到電音人群的垂直滲透率。
對于2024年音樂節整體的票房,趙燦表示還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按蠹腋惺艿缴习肽甑氖袌龊?,我們上半年市場也賣得不錯,下半年我們也受到很大影響,我們畢竟是被向下兼容的池子?!?/p>
未來,趙燦不打算向上索取,而是計劃更精細化的對內管理,在服務好核心用戶之余再向外探索。
敢賭的“黑馬”銀河左岸
作為音樂節市場殺出來的黑馬,銀河左岸主要運營兩大品牌——太湖灣音樂節和銀河左岸音樂節。
2024年,太湖灣音樂節已經做到第九屆,每年固定在五一和十一假期,真正解鎖流量密碼其實是在第四、五屆。簡單來說,就是將帶票的藝人攢到一起,在這之前可能沒有人這么做,這個看似很簡單很基礎,但需要敢想、敢賭。
“陣容頂”是太湖灣音樂節出圈的一個基礎點,集合大批量頂流藝人演出,也是這兩年大型音樂節打造IP的主流打法。何康透露,太湖灣音樂節也在做品質的提升,力圖打造全國最頂級的地標型音樂節IP,對比來看,銀河左岸音樂節的定位則是更親民的IP。
銀河左岸從2023年開始在全國接了13場音樂節,截止2024年11月下旬已經做了15場音樂節。 何康表示:“從今年的數據來看,整個音樂節市場還是總體在走低。譬如,2024年上半年有4場是開票即售謦,到下半年只有兩場。”
在復盤的時候,何康也發現了影響票房的問題點。第一是現在主辦方是直接和樂迷粉絲群體溝通,不需要藝人溝通,通過主辦方直接輸出到樂迷端;其次是因為演出量倍增,部分樂迷已經進入到了疲勞期,看了一兩次三次之后,再到四五次,對喜歡的藝人感覺沒有那么喜歡后,也很難再刺激到票房。
何康舉例分析道,基于上半年的太湖灣音樂節,說唱圈層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公司在下半年就沒有再去碰說唱,主要是針對流行和搖滾。 實際上,搖滾樂的歌迷黏性較強,流行則是不斷的更新換代,需要不斷地挖掘新藝人。
眼下,音樂節是依靠票房來支撐的,而藝人的成本倍增,但在2020年之前, 藝人跟賣票關系不大,票價相對便宜,主辦方回收成本的壓力也較小。 但現在的情況不太一樣,政府的投入也不能保證回報率。
銀河左岸的官方數據顯示, 2024年一共落地了16場音樂節,光是在江蘇省,就舉辦了9場音樂節。對 于2025年的規劃,何康表示明年預計也要做到20場音樂節,銀河左岸占絕大多數,太湖灣音樂節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宣發主要還是走常規的模式,正常鋪量,各個媒體渠道把量鋪上去,包括抖音直播這一塊非常重要。
“實際上音樂節,包括演出行業在抖音直播這一塊做的人并不多,但我們公司在這兩年花了很大的代價在做這個事,也有了一些成果和回報,這也是后續幾年我們的重點方向?!?/p>
如何在音樂環節打造演唱會的競爭力?
截止2024年11月底,趙雷“沒有信號”巡演,一共有5場,鳳凰傳奇“吉祥如意”2024巡回演唱會,已經演了15站30多場。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音樂風格,作為趙雷和鳳凰傳奇兩大現象級演唱會的音樂總監,陳偉倫認為,國內的音樂市場,音樂制作、音樂經紀都比音樂本身發展得更靠前。作為音樂總監,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演唱會市場上,怎樣給到觀眾更有情緒價值的體驗,以更高品質的現場音樂本身服務歌迷?這才是最需要提高的地方。
因此,做音樂內容的差異化就是陳偉倫做演唱會的重中之重。但是,創新精神也不是拍腦門來的,需要做很多的市場調研,對藝人、對音樂市場的研究,如何把所謂的研究放到音樂創作中去,也可能會面臨壓力。
以2024年趙雷的演唱會為例,在音樂上,趙雷和音樂團隊采取了一個大膽的嘗試,用管弦樂團和電聲樂的方式營造了一個非常有力的音樂狀態。在趙雷的民謠搖滾自身傳播力很好的基礎上,加了管弦樂編配和類似音樂會面對面的方式,用更多細膩和宏大的音樂細節來豐滿民謠搖滾的演唱會品質。
而鳳凰傳奇是為人民服務的藝術家,在這種體育場級別且很瘋狂的巡演頻次里,陳偉倫則更加追求讓音樂接地氣?!叭绻蠹谊P注鳳凰傳奇,會發現在他們的音樂傳播里,有很多是跟音樂本身產生的熱點和熱搜話題。比如說‘軍訓’、‘御林軍’,其實更多的是從音樂內容本身和制作層面產生的共情和互動,是對一個藝人或者一個IP更多元的音樂性表達?!?/p>
陳偉倫呼吁大家做演唱會一定要重點關注音樂本身的呈現。做推廣、做市場、做操盤人、主理人和企業家,都應該從音樂內容出發,去放大音樂的魅力,以及大眾對這張門票的音樂精神追求。
近幾年,有很多年輕團隊加入演出市場,這對音樂演出來說是一個新的橋梁。因為他們有很多音樂創意的新點子,也可以幫助音樂人和藝術家挖掘音樂傳播的亮點,以及音樂內容的市場表達,這在國內的演出市場,還是非常缺乏的。
在陳偉倫看來,相信隨著演出行業對音樂制作的關注,演出獨特性的問題也會持續改善。比起市場后端,音樂創作和音樂前端需要更多的關注,給前端和后端都建立起橋梁,做好音樂內容。
對于未來,陳偉倫表示將做好“翻譯”工作,繼續將好的內容帶到市場上去,繼續挖掘那些待開發的亮點和價值音樂,關注音樂內容本身。
大型演出的增量是什么?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分享的數據,2019年整個營業性演出市場的票房大概200億左右,2023年達到500億左右,2024年的總票房579.54億元,同比增長15.37%。而在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方面,2024年票房收入296.36億元,其中,演唱會場次同比增長49.90%,萬人以上的演唱會場次同比增長84.37%。
顯然,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保持了整體增長的態勢,在場次、票房收入、觀眾人數等方面均實現了顯著增長。與此同時,從一級票務到二級票務市場,單個演出項目在兩大市 場的堅挺程度和消費特征,也客觀地反映一個IP的號召力。
對于從2023火熱到2024年的演出市場來說,路人盤的增量來自于哪里?展望2025年,如何深挖并進一步提升演出IP的票房號召力?平臺如何助力演出的宣傳?
摩天輪劉斅:宣發沒有捷徑,天道酬勤
大型演唱會一枝獨秀、局部冷熱不均、中小型演出票房增長緩慢、大型音樂市場規模增長、盈利壓力仍然巨大......作為票務平臺,劉斅在論壇上分享了2024年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演出市場不僅有音樂節、演唱會,還有音樂劇、劇場演出,雖然不是爆發式增長,但這些演出的票房也呈現增長趨勢。從2023年到2024年演唱會市場持續火爆,影響力和聲量都達到了非常高的閾值,但劉斅發現演唱會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新用戶,而增長不太快的細分大型演出領域還是老用戶偏多。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過去幾年大眾的線下娛樂需求集中在釋放,另一方面,從營銷上講,演唱會的現場內容被短視頻引爆了,因此過去這兩年演唱會十分火爆。
演唱會內容如何做宣發呢?劉斅分析道,觀眾首先是沖著歌或人來的,這是藝人的基本票房號召力。那么,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會沖擊到票房成績呢?大流量綜藝或者突然的出圈熱點都可以在短期內帶動票房增長。譬如,伍佰演唱會“K歌”、刀郎演唱會,趙雷演唱會的小號手,這些內容在互聯網上都非?;稹?/p>
但流量可遇不可求,本質上宣發似乎沒有捷徑。
用戶從認知到購買有很多環節,主辦方切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有意義的。比如某藝人到某一座城市演出,并不是他的粉絲都會從他的微博和社交媒體得到消息。因此,主辦方想賣好票,就要通過票務平臺,包括一級平臺、二級渠道、票務代理公司等鋪滿演出信息。讓演出信息,包括演出的內容亮點,能夠傳播到每一個用戶,這其中要做的事情很多。
所謂宣發、所謂營銷,其實都改變不了產品的核心,將演唱會比做產品來看宣發,劉斅總結了四個字:天道酬勤。
在談到2025年的規劃時,劉斅表示和主辦方、行業監管分管領導、以及內部負責的同事聊完之后 ,聽到了兩種聲音:一種非常樂觀,認為演唱會票房還會繼續增長;另一種比較悲觀,認為演出市場可能要面臨倒退5年的情況。
對此,劉斅都持懷疑的態度,他以眼下大型演唱會出圈的既定事實作為依據,類比電影行業分析了演出市場的形勢。從數據來看, 2006年至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長了十倍,而2014年以后雖然電影行業有起有落,但是規模始終維持在這個水平。 因為,一旦市場形成了、消費習慣形成了,縮回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演出市場同樣如此。
從摩天輪的平臺用戶畫像也能看到,2023年以來,很多大型演唱會大部分消費者是新用戶,路人盤撐起了演唱會市場不斷攀升的數據。因此,總體來說,就展望2025的大型演出市場的大方向上,劉斅持樂觀態度,而就局部的發展與競爭上,劉斅建議道,如果不是財大氣粗的主辦方,在內容上一定要做好差異化,才能有突出重圍、吸引路人盤的底氣。
攜程翟羽佳:到世界各地看演出,旅游客群是演出的增量
這幾年,旅游行業巨頭攜程正在發力,將旅客帶到世界各地看演出。從攜程內部的數據也可以看到2023年演出市場的增長,而伴隨增長的還有出境游。
根據攜程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2024年出境游的增長率已經提升到120%,比國內其他的大盤數據都要高,其中頭部的目的地分別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基于此,攜程也在與更多的海外廠牌合作,將演出項目引入到攜程,方便旅游用戶下單買票。
對于攜程這樣已經擁有龐大旅游客群的平臺來說,做演出內容是一種增量服務,可以對現有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在談到攜程平臺如何篩選演出項目,以及如何圍繞演出項目做“購票+酒店+機票”等一站式服務時,翟羽佳表示,攜程會根據不同的演出項目制定營銷方案。譬如,頭部的項目會當成營銷熱點來做,投入集團頭部的營銷資源去助力活動的傳播,而中型的項目則會基于內部的數據庫,針對粉絲群體進行專項營銷,有效觸達潛在用戶。
“我們也分析過一些演出的購票用戶歸屬地,基本上本地客戶會占50-60%,異地客戶占40-50%。”因此,對攜程來說,可以有力地幫助藝人、廠牌針對演出目的地用戶做定向推廣。
攜程在全球的用戶量接近五億,這是巨大的用戶池。翟羽佳相信,除了頭部虹吸效應,很多長尾和中腰部藝人也有自己的粉絲群體,通過攜程的用戶數據挖掘,完全可以將合適的項目推送給匹配的旅客,既能完善用戶的體驗,也能幫助演出項目擴大傳播。
從用戶特征來看,攜程平臺的活躍用戶集中18-40歲之間,但平臺仍有兩種不容忽視的用戶群,分別是中老年人群和青少年群體:第一,有錢有時間的中老年人群,他們在旅游中的觀演也呈現出增長趨勢;第二,青少年群體,寒暑假與伙伴結伴出游,他們多是由父母代訂,但也有看演出的需求。
在談到2025年的規劃時,翟羽佳十分樂觀,并且希望能夠和更多主辦方、廠牌或者藝人經紀公司達成開放性的合作,一同助力演出項目走向世界各地。
小結
展望2025年:兩級分化,優勝劣汰
展望2025年的大型演出市場,演唱會和音樂節會繼續保持活躍的態勢,市場也將進一步洗牌,優勝劣汰,競爭會更加慘烈。
在演唱會方面,預計今年頭部歌手將繼續引領票房,如周杰倫、張學友、林憶蓮、孫燕姿,以及時隔20年再開演唱會的謝霆鋒。
而一批頂級海外歌手和樂隊正在進入中國演出市場,成為歌迷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如黃老板Ed Sheeran在杭州的演唱會連開6場,開票即售罄; “夢龍”Imagine Dragons樂隊計劃今年4月在深圳舉辦專場演唱會;Coldplay會在4月到香港,在新建的啟德體育園舉辦3場演唱會......一大批海外巨星正把中國演唱會納入巡演日程表。
在音樂節方面,雖然市場降溫,數量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但兩級分化也會更加嚴重。目前,草莓音樂節、銀河左岸音樂節和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都已經陸續發布了2025年的落地規劃。而投資成本不高,5000人左右的中小型、垂類特色音樂節會涌現更多,或許會比傳統的音樂節更受都市年輕人歡迎,當然,今年觀眾對現場氛圍感和體驗的要求也會更高。(回顧:)
大型演出IP在吸引大量周邊游客,拉動住宿、餐飲消費增長,打造知名度方面天然具有流量優勢。 這 兩年,多地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地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大型演出已成為拉 動地方文旅消費的重要力量。 2025年,地方文旅、旅游產業與 演出行業會 繼續深度融合,進一步下沉發展。
撰文:安然一 劉蒙蒙
排版:河清 / 審核:容容
閱讀往期熱文
【音樂版權】 ; ; ; ; ; ; ;
【音樂平臺】 ; ; ; ; ;
【現場音樂】 ; ; ; ; ; ;
【音樂營銷】 ; ; ; ; ;
【音樂科技】 ;
【音樂財經】 入駐第三方平臺
騰訊新聞丨網易財經|36Kr|新浪財經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網 | 文旅中國|界面
《音樂周報》-《音樂財經》專版
微博(4.7萬訂閱) | 抖音(18萬訂閱)|小紅書(2000訂閱)
官網網站:www.livemusichina.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