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證監會官網顯示,格蘭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蘭菲”)已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輔導機構為海通證券。
格蘭菲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冊資本為1.28億元,是一家專注于GPU圖形圖像和AMOLED顯示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公司的圖形圖像解決方案部門是國內成立最早、體系最完整的圖形處理器設計及研發隊伍。
公開資料顯示,格蘭菲總部位于上海張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此番沖刺A股,也是過去7個月以來,第5家選擇奔赴資本市場的GPU公司。
01
研發團隊歷史悠久
核心團隊源自老牌GPU獨角獸
相比同時期選擇登陸資本市場的GPU企業,格蘭菲的名氣并不算大,知名度并不算高,但這并不影響公司自身所擁有的強大背景以及雄厚的研發實力。
公開資料顯示,格蘭菲GPU架構設計總監王淵峰,2002年從復旦大學計算機博士畢業后,便一頭扎進GPU架構研發領域,一路從底層架構設計工程師成長為部門架構設計總監。多年來,他帶領團隊成功設計研發出5代GPU架構系列,覆蓋桌面到移動平臺的全譜系GPU芯片。他主導研發的國內第一款GPU架構,更是全球第三個能全面支持DX10的GPU芯片,榮獲美國權威獎項,個人還擁有數十項圖形芯片發明專利,兼任上海科技大學企業導師。
格蘭菲團隊手握圖形圖像以及AMOLED顯示驅動兩大產品的核心技術,自主構建獨立于歐美的圖形圖像產品架構,從架構搭建、算法優化到最終實現,全程自主可控,安全性與可靠性拉滿。
公司研發設計的第一款圖形和圖像獨顯芯片Arise- GT10C0,基于28nm工藝制造,內置自主研發的圖形圖像處理引擎,兼容多種主流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支持多種圖形和圖像的API接口標準,在像素及紋理性能方面表現出色。在AMOLED顯示驅動解決方案方面,其產品終端應用廣泛,涵蓋智能手機、平板等多種顯示產品。
這背后和上海老牌GPU獨角獸企業上海兆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格蘭菲智能GPU部門脫胎于上海兆芯的GPU團隊,團隊源自2001年旭上電子(S3 Graphics中國團隊)。S3 Graphics曾是2D顯卡領軍者,2000年被威盛收購。作為國內成立最早、體系最完整的圖形處理器設計及研發隊伍,在架構、前端設計、后端設計、系統工程、軟件及測試等各個環節,都有著成熟的梯隊和豐富的芯片量產經驗。
上海兆芯是格蘭菲的投資方之一,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兆芯目前持有格蘭菲27.44%的股份,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非控股股東)。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系統級芯片、模塊、電子及通信產品及智能終端的研究、開發、設計,并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公司同時掌握CPU、GPU、芯片組三大核心技術,具備三大核心芯片及相關IP設計研發能力。上海兆芯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入選2022年GEI中國獨角獸企業名單和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02
阿里持股超13%
未來市場空間突破千億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公司成立以來,總共經歷了一次戰略融資以及三次股權融資。2021年9月30日,公司進行了一輪戰略投資,阿里巴巴旗下云鋒基金、昆格(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君聯逸捷股權投資企業參與其中。迄今為止,云鋒基金依然在公司的股東名單中,以持股13.0095%成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在公司的三次股權融資中,還分別有盈港資本、上海信投、建信股權、央視融媒體產業投資基金都作為投資者參與其中。
投資機構支持的背后,是格蘭特在技術層面上的雄厚實力。作為一款面向未來的智能硬件解決方案,格蘭菲不僅提供獨顯芯片與GPU IP設計服務,還涵蓋顯示驅動芯片和源極驅動等技術。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高性能計算、游戲展示以及虛擬現實等領域,這使其在智能設備市場中脫穎而出。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格蘭菲的產品在畫質表現、延遲時間和能源效率等多項指標上超過了許多競爭對手。
用戶體驗方面,格蘭菲的GPU解決方案在游戲和視頻播放中表現尤為突出。通過超高的幀率和分辨率,其產品能夠以更流暢的畫面呈現精彩的游戲場景,給用戶帶來極致的視覺享受。此外,AMOLED顯示技術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鮮活的色彩表現和更高的對比度,使得在光線復雜環境下,屏幕依然能清晰可見。這種高效能的展現手法,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游戲體驗,也為高端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還有市場分析指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格蘭菲憑借其技術優勢、市場布局和創新能力,能夠滿足高級用戶群體對于性能和效果的高要求。同類產品中,雖然其他企業如AMD和NVIDIA等平臺也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但格蘭菲以其出色的成本效益和本土化服務逐漸贏得市場認可。消費者在選擇GPU產品時,格蘭菲的性價比將成為重要考慮因素,尤其是在如今性價比優先的市場導向下,這一優勢無疑是其成功的重要一環。
除了技術實力以外,還有GPU市場的廣闊空間,也是資本看好格蘭菲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國內GPU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機構統計,2023年中國GPU市場規模為807億元,較上年增長32.78%。隨著人工智能和超級運算技術的不斷進步,GPU作為這些技術的核心組件,需求持續飆升。2024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412億元,其中,GPU市場規模將增至1073億元。
03
7個月5家,GPU企業扎堆上市
格蘭菲此番沖刺A股,也是過去7個月以來,第5家選擇奔赴資本市場的GPU公司。
去年8月,燧原科技同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IPO進程;同年9月,AI芯片獨角獸壁仞科技在上海證監局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11月消息稱,摩爾線程也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準備上市,或將啟動上市輔導;1月16日,沐曦完成了上市輔導備案,擬在A股IPO。
市場分析指出,國產GPU公司集中上市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優秀的國產芯片公司通常具備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它們能夠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這種整合能力有助于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接下來要比的就是誰家的產品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狀況下搶先打入供應鏈。另一方面,GPU芯片的研發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每年在10億元左右。而上市可以直接緩解這種資金壓力,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從大環境來看,面對西方的技術封鎖和限制,國產GPU企業需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實現技術突破和自主可控。而上市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加速技術創新的步伐。另外,國內外巨頭如英偉達、AMD等正在加大對GPU市場的投入,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上市可以幫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國產GPU公司相繼開啟IPO,也和當下國內政策的支持力度有著密切關系。2024年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作用促進本市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以促進上海市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該意見自2024年7月30日起實施。
《意見》中強調,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以及新賽道和未來產業,強化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服務。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征,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