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藥品集采調查公告,相信很多人也都看了。
基本矛盾點就在于:
“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到底是不是網上說的那樣?
按照醫保部門、藥監部門的回應:
“降壓藥血壓不降”、 “麻醉藥不睡”這兩種情況,主要是個別人的用藥體驗問題,而且有不少的專業醫學論文已經論證了相關仿制藥的有效性、安全性。
采訪中還位未透露姓名的麻醉科臨床醫生說:
“醫院每個月平均2000多臺手術,麻醉藥在集采前后用法用量沒有大的變化,誘導劑、鎮靜藥、肌松藥等各種類型的麻醉藥都沒有太大變化”。
顯然,這和之前在網上高呼“集采后,變化太大,都不敢用藥了……”的專家主任的說法不一致。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哪個醫生主任說的話算數呢?
好,再看下面一個更神奇的:
瀉藥還沒進集采,就不瀉了。
據報道中另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外科主任介紹:
“在沒有集采之前,國內做腸鏡準備的2種瀉藥都是國產藥,本次進入集采的瀉藥,主要是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這個藥是第十批集采新納入的品種,在2024年12月30日剛剛公布中選,目前尚處于落地執行前的準備階段。”
也就是說,相關醫院和醫護人員尚未使用集采后的瀉藥。
這就有意思了。
按照網上不少作文以及主任醫師的說法,這個瀉藥就是進了集采,才不瀉的。
但現在新的證據是:人家才剛剛進集采,醫院還沒機會用,怎么得出集采瀉藥不瀉的結論的。
所以這里面一定有人說謊。
要么,主任醫師憋了幾年回扣變少的氣,趁著這波網路輿論,假裝為民發聲,實則欺世盜名,站在有利于自己的立場上夸大其詞,給醫保局壓力,想把斷財路的集采給停了。
要么,醫保、藥監部門買通了專家,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罔顧公眾健康。
要么,個別自媒體煽風點火,利用普通人對醫療健康的焦慮,對醫藥行業的一知半解,設置議題陷阱,惡意編排,收割流量。
要么,相關藥企在這幾年以次充好,在缺少監督的情況下,濫竽充數,降低了藥品質量。
反正在這四方里面,總有一方在說謊,總有一方在混淆視聽。
現在網上的輿情很大,公眾的疑惑并沒有隨著醫保、藥監部門的“答記者問”而消弭。
反而因此激發了更多的不信任感,也造成了二次輿情的發酵。
作為一個本科學藥,后來又過了法考的博主,我強烈建議:
藥品安全問題,責任重大,牽涉到億萬患者的用藥安全,即請公安、紀委、監委下場,不要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簡單的網絡輿情事件。
現在的情況很明白:
如果是醫保、藥監有關人士說謊,那就是監守自盜,和有關藥企有利益輸送,要抓人。
如果是說“麻藥不麻,瀉藥不瀉”的主任醫師說謊,那就是造謠傳謠,造成社會恐慌,妄圖破壞國家的集采制度,也要抓人。
如果是相關自媒體惡意帶節奏,用偽科普吃流量,幫助西方打擊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在調查清楚事實后,也要依法處理。
如果是有關“不麻、不睡、不瀉”藥企降低質量,那就是涉嫌生產、銷售、提供劣藥罪,更要嚴肅處理。
總之,集采藥的爭議,不能隨著一個“答記者問”就輕輕放過、皆大歡喜、不了了之。
必須要深入調查,明正典刑,找出真正的害群之馬。
用法律的審判,讓壞人無所遁形。
用真正的事實,來打消公眾的疑惑。
用打破砂鍋查到底的態度,去回應公眾的期待。
圍觀促進正義,調查才有真相。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絕不麻痹大意。
查一查吧,總要有人為此付出坐牢的代價!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