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數據來源和市場代表性,我們從美國佬入手。
根據仿制藥制藥協會(GPA)所做的分析,每年在美國開出的50億張處方箋中,仿制藥所占比率達到88%。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占全球25%的份額。
無論是仿制藥還是原研藥,都是世界第一。
印度在仿制藥產業上占有領先地位。
每年印度出口仿制藥的價值達到200億美元,主要是出口到美國和歐盟。
印度藥每年給美國人節省了3,000億美元。
美國內科醫師學會(ACP)發表在2015年《內科醫學年鑒》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建議,所有臨床醫生都應該盡可能開仿制藥,作為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堅持治療的臨床結果改善方式。
大多數同行評議的證據表明,仿制藥與更昂貴的原研藥一樣有效。
“使用仿制藥是改善健康、避免傷害和消除浪費做法的高價值護理方式?!?/p>
ACP總裁韋恩·J·賴利博士表示。
仿制藥的成本要低得多,90%的仿制藥價格低于20美元。
仿制藥僅占美國總藥物成本的26%左右,同時,原研藥的成本占到了74%。
2019 年至 2023 年美國仿制藥審批數據
仿制藥不僅對依賴這些藥物的患者來說更實惠、更容易獲得,而且還可以幫助患者持續治療。
總體而言,仿制藥的放棄率比原研藥的放棄率低近3倍。
平均來看,仿制藥的成本比原研藥低約79%。
91%的人將成本列為買仿制藥的原因。
品牌藥品公司對于一種擁有新化學實體的新藥,從發現、測試、和獲得監管單位的批準,在2003年的平均成本,為8億美元,在2014年則達到了26億美元。
買過感冒藥的都知道,泰諾比撲熱息痛貴得多——這就是現實感受。
仿制藥如此便宜的原因:
生產仿制藥的公司不必建立單獨的研發實驗室;
仿制藥制造商之間存在巨大的競爭;
仿制藥制造商不需要在廣告上浪費錢。
原研藥和仿制藥的全球藥品銷售額
在民意調查中,絕大多數美國人(84%)表示,他們認為仿制藥與原研藥一樣有效。
可見美國人對仿制藥的信任度非常高,爭議性也小得多。
這和嚴格的監管分不開關系。
在美國銷售的所有仿制藥都必須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規定的嚴格的資格要求。
與原研藥相比,仿制藥必須:
在體內執行相同的作用;
持續相同的時間;
滿足相同的高質量和制造標準;
使用相同的活性成分;
具有相同的風險和益處;
具有相同的劑量;
具有相同的給藥形式和途徑;
具有相同的標簽;
具有相同的效果;
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具有相同的強度。
品牌影響力與預算意識
60%的美國人更希望購買原研藥,但因為成本原因最終選擇了仿制藥
FDA通常會花費大約17個月的時間審查申請,然后再做出最終決定。
在此審核過程中,仿制藥制造商和仿制藥都將根據前面列出的資格要求進行質量和性能審查。
仿制藥市場的性質也有利于更多的競爭,最終壓低價格,讓更多的錢留在患者的口袋里。
根據FDA的數據,如今,在美國每10張處方中就有9張是仿制藥。
基于條件的偏好
6個人中有1個美國人認為仿制藥不如原研藥;10個人中有一個美國人認為仿制藥起效更慢
所有人都需要仿制藥,但仿制藥真的都值得信任嗎?
《謊言之瓶:仿制藥熱潮的內幕》一書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彼得·貝克,FDA的一名年輕的消費者安全官員,自愿接受了一份很少有同事愿意干的工作:檢查向美國銷售低成本仿制藥的印度工廠。
貝克參觀了印度公司沃克哈特在奧蘭加巴德經營的一家工廠,這家工廠為美國市場生產了大約110種仿制藥。
貝克和一位同事發現,該工廠在知情的情況下,向印度和其他外國市場釋出的裝有金屬碎片的胰島素瓶,來自一臺有缺陷的消毒機。
他了解到,該公司一直在使用相同的有缺陷的設備,為美國市場生產無菌注射心臟藥物。
在貝克對沃克哈特工廠進行檢查兩個月后,FDA禁止從該工廠進口藥品到美國,這給廠家帶來了1億美元的銷售額損失。
貝克繼續挖掘。
在接下來的5年里,他在檢查的近五分之四的仿制藥制藥廠中發現了欺詐或欺騙行為。
一些工廠篡改測試結果,以產生從根本上歪曲藥物質量的虛假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提交給監管機構。
還有一些藥物中混入了有毒雜質、未經批準的成分和危險顆粒。
處方藥成本比較
在印度的27個月里,貝克先生檢查了38家制藥廠,其中29家發現了欺詐或欺騙性數據。
有一次對印度北部一家工廠計劃的突擊檢查。
由于擔心工廠官員聽說了他們要來,貝克和他的同事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提前了一天。
結果他們發現了一本筆記本,上面列出了工人們在檢察員到來之前需要偽造的文件。
一些文件上貼著便利貼,標明了要更改的數據。
FDA對發現偽造生物等效性數據的印度制藥廠,全部做出了產品退市的處理。
FDA宣稱:“美國人對FDA批準的產品質量充滿信心。由于這種保證,每個去藥房的人都不會考慮他們的藥物是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制造的。他們唯一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能負擔得起,或者他們的保險會不會報銷所開的藥物?!?/p>
2022年仿制藥的全球市場規模為5668.5億美元。
從2023年起以5.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32 年將達到9900億美元。
要不要吃仿制藥?
這個問題本不值得討論。
藥物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
只要是遵循國際標準的仿制藥,效果就不應該亞于原研藥。
合格的仿制藥,就連副作用都應該跟原研藥一模一樣。
這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標準”制定的。
專家說,醫生應該開仿制藥而不是品牌藥
在印度,治療血癌的原研藥每月費用約為114,400盧比,而這種疾病的仿制藥每月費用為11,400盧比。
同樣,10毫克的膽固醇控制原研藥“阿托伐他汀”,每年的成本約為2,300盧比,而其仿制藥一年的成本約為365盧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如果醫生都開仿制藥,那么全球的衛生支出可以減少70%。
《我不是藥神》里的病人打死也想不出,人們怎么會問出“我們要不要吃仿制藥”這種問題。
所以仿制藥可不可靠,這根本不是個問題。
如何確保在低成本競爭下,依然保持產品質量和臨床療效的穩定一致,這才是問題。
開具仿制藥將減少患者的困惑
企業最看重的是利潤空間。
在這種低利潤環境下,一些企業可能會通過降低成本來維持盈利,從而在質量監控、研發投入等方面打折扣。
長遠來看,藥品的質量和療效穩定性自然無法保證。
比較品牌藥與仿制藥:您可以節省多少錢?
藥是救命的東西。
我們當然允許廠家從我們身上獲利,因為廠家如果不獲利,我們將無藥可吃,也不會有新藥物的研究經費。
病人需要的首先是有效,然后才是省錢,這個先后順序搞錯了就是本末倒置。
這就像沒人會問我們到底要不要用Deepseek,我們到底要不要開新能源車。
只要不弄虛作假,就沒人會說你不行。
美國人需要仿制藥。但他們能信任他們嗎?
海外工廠的虛假質量控制數據、鳥類侵擾和有毒雜質可能正在制造您的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