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近年來擺攤熱門項目,烘焙界代表舒芙蕾必須榜上有名。制作的過程有著極其療愈的觀感:質地宛如云朵,蓬松又輕盈,充滿呼吸感,搭配各種口味果醬,成品非常誘人,令駐足觀看的路人忍不住掏出手機掃碼下單。
圖源自@kavya9082
這種在街頭小吃常見的舒芙蕾,其實更應該叫做日式舒芙蕾松餅,傳統的舒芙蕾大家應該不陌生,它隨著溫度而水漲船高的形象也很出圈,是非常傳統的法式甜品。
圖源自@emojoie
本文目錄/ content
1:舒芙蕾的前世今生:從貴族餐桌到街頭小吃的蛻變
2:街頭“舒芙蕾熱”:為什么偏偏是它?
3:扭轉風評:讓舒芙蕾“好吃”又好賣
4:真實的美味才是產品長紅的關鍵
01
舒芙蕾的前世今生:從貴族餐桌到街頭小吃的蛻變
傳統的法式舒芙蕾曾是餐桌上最令人期待甜點,蛋白打發需絕對均勻,烘烤需精準控溫,打發均勻的蛋白,在烘烤后逐漸膨脹,出爐后必須快速上桌,否則會像泄氣的皮球一樣塌陷。這種轉瞬即逝的美味,恰如法式浪漫,慵懶又精致。
圖源自TABELO-GLe souffle
舒芙蕾在日本經歷了二次改造:加入低筋面粉增加支撐性,改用平底鍋慢煎替代烤箱,日式舒芙蕾松餅從此誕生。改良后的版本不僅延緩了塌陷時間,還能疊加奶油、水果、冰淇淋等配料。和傳統舒芙蕾相比,日式松餅版本的舒芙蕾的容錯率更高。
首爾街頭的煎餅咖啡館Honeste Pancake。慕名而來的情侶在候位區等待著限時上演的甜蜜劇場。戀人的耳語都沉淀在精致甜品中。圖源自@reddit
日式舒芙蕾松餅的流行,與日韓地區獨特的消費場景和飲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首爾的快節奏生活,也需要一份高顏值的下午茶調味。這間梨花女子大學附近的咖啡館dear my love,將舒芙蕾下午茶做到了極致,從飲品到點心都散發出獨特的韓式清新。
日韓的下午茶文化深受西方影響,但更注重與本土口味融合。日式舒芙蕾松餅憑借空氣感口感和在地配料,搭配酸奶、抹茶、黑糖珍珠等亞洲風味元素,既保留了法式的輕盈,又符合本地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成為咖啡廳、茶室的招牌單品。
日本超人氣星乃珈琲店HOSHINO COFFEE將舒芙蕾與和風元素結合,推出紅豆、栗子等口味,并搭配特調醬汁,使其成為下午茶套餐的核心單品。
其次是早午餐場景的跨界融合。在日韓,舒芙蕾也被納入早午餐菜單,通過咸甜口味的平衡設計打破傳統界限,進行主菜化改造:蘑菇培根、鮭魚菠菜等咸味舒芙蕾,搭配沙拉和咖啡,成為輕食早午餐的代表。
咸甜兼備的搭配創意,Benizuru的培根太陽蛋舒芙蕾。既可作為早午餐主菜,也可作下午茶點心。
02
街頭“舒芙蕾熱”:為什么偏偏是它?
從桌邊到路邊,舒芙蕾為何成為擺攤熱門項目?
舒芙蕾的先天優勢:從“基因”碾壓競品
首先是舒芙蕾產品的視覺差異化,自帶流量密碼。在清一色的煎餅、烤腸小吃街中,舒芙蕾的制作過程宛如一場微型街頭表演:打發的蛋白霜如雪堆般綿密,面糊在鍋中緩慢膨脹,最后淋醬時誘人的流動感,這種“看得見的美味”天然適配短視頻傳播。
圖源自@NickDiGiovanni
和其它項目對比,舒芙蕾成本雖略高,卻能賣出15-25元的價格。更重要的是,舒芙蕾的創作空間更大——淋上果醬、點綴新鮮草莓即可包裝成“輕奢甜品”,這種低成本所實現的高顏值是其他小吃難以實現的。
相較于需要揉面發酵的歐包、講究裱花技藝的蛋糕等烘焙品類,舒芙蕾對場地設備的要求極低,核心工藝僅需掌握蛋白打發與火候控制兩個關鍵環節。這種低門檻、低投入的特性,使其成為小微餐飲創業者的優選項目。
社交平臺關于#舒芙蕾擺攤話題,就有超過三百萬瀏覽量
而當舒芙蕾松餅走上街頭,也打破了傳統飲食文化中“品類與場景綁定”的固定思維——就像牛排既可以屬于米其林餐廳的優雅餐盤,也能在夜市鐵板上滋滋作響。
舒芙蕾存在的多元場景,是一場關于如何將“高級感”融入日常生活的實驗。即使是最基礎的甜品,也能通過場景重構在市場中找到新的位置。舒芙蕾們從餐廳走向街頭,說明消費者也很愿意為“體驗效率比”付費,用更少的價格實現“平替精致感”。
圖源自tabelog-FLIPPER'S Shibuya Ten
將餐桌上的精致烘焙品轉移成街頭的煙火氣,這種模式正在被復制:華夫餅(用華夫餅機壓預制冷凍面團)、泡芙(預拌粉+填充餡料)等品類的涌現,都印證了“簡單食材+街頭效率”的可行性。
03
扭轉風評:讓舒芙蕾“好吃”又好賣
盡管舒芙蕾松餅降低了技術門檻,但市場表現似乎正在陷入怪圈:短視頻帶火的攤位,關于它的吐槽屢見不鮮:“排隊半小時拿到手,像在吃濕噠噠的海綿蛋糕。”過度依賴視覺營銷導致期待值虛高,而實際口感受到溫度、原料等因素影響極大。
關鍵字下關于舒芙蕾口味的爭議不斷
即便是專門店和連鎖品牌,不同分店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出品穩定性難把控似乎成為這種現烤品類的最大難點。
而在20-30元價格帶,舒芙蕾需直面提拉米蘇、巴斯克蛋糕等成熟品類的競爭。更尷尬的是,它既沒那么“正統”吸引甜品腦袋們,又不如雞蛋仔、車輪餅等街頭小吃便捷親民。
出餐速度慢,難以滿足高峰期需求,是舒芙蕾在街頭場景下面臨的另一大痛點。一份舒芙蕾的完成至少需要5-8分鐘。在客流高峰期,攤主往往面臨“排隊時間長、顧客流失率高”的兩難局面。
大多數攤主依賴現成配方和原料,產品高度雷同:原味、抹茶、巧克力,搭配奶油和罐頭水果。消費者很快審美疲勞,復購率下降。此外路邊攤受環境限制,溫度、濕度難以控制,導致成品時好時壞。
再來看看專賣店是怎樣玩轉舒芙蕾的?
Flipper's——把儀式感做到極致
東京神店Flipper's用“現點現做+透明廚房”構建體驗壁壘。每份松餅需等待10來分鐘,但顧客可透過玻璃窗觀賞面糊膨脹的治愈過程,成功將等待轉化為觀賞體驗。
圖源自flippersus官網
FUWAFUWA——品類破圈新思路
舒芙蕾品牌FUWAFUWA則專注于無添加糖和低糖走健康路線,主張使用最優質的原料和新鮮水果,在國內的分店中,它們還與中式元素結合,推出中國大陸限定的芋泥麻薯口味,搭配其它茶元素的產品,客單價提升至68元,還仍能保持高復購率。
04
真實的美味才是產品長紅的關鍵
未來烘焙賽道的贏家,或許正是那些懂得如何把法式浪漫裝進塑料袋,同時讓煙火氣與精致感共存的人。
而當消費者逐漸厭倦“為拍照而吃”的偽需求。舒芙蕾的突圍之路恰恰在于回歸本質——它不必做永恒的網紅,而應成為經得起咀嚼的日常浪漫。畢竟,能征服味蕾的,從來不是轉瞬即逝的蓬松,而是落胃的真實幸福感。
香港百年老店太平館餐廳的巨大舒芙蕾,許多顧客為了一覽它的巨大而前來“朝圣”。傳統的法式舒芙蕾并沒有因為易塌陷的缺點而消亡,它仍存在于許多餐廳繼續詮釋法式浪漫。
從“打卡出片”到“情緒價值”,升級“軟實力”固然很重要,它決定了一個產品能被多少人看見。但“硬實力”才是一個產品能夠長久存在的根本。例如,引進恒溫煎烤設備推動美味玄學晉升為標準化、風味的創新和改良、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對市場反饋的快速響應,都是保持產品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關鍵因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將“軟實力”與“硬實力”強強結合,才能讓單品在激烈的市場中贏得消費者的長期支持。
▲從倒閉到重生,宜芝多如何逆風翻盤?
▲全網直播+全民票選!現象級賽事,中華料理面包大賽招募令,選手招募倒計時!
▲全面封殺!你吃的面包即將發生巨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