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BC刊登了一篇Larry Bleiberg撰寫的文章《The Alabama museum grappling with the 'Gulf of America'(阿拉巴馬州博物館糾結于 “美國灣” 之名)》,文章主要圍繞墨西哥灣更名事件,講述其對墨西哥灣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影響,以及對墨西哥灣歷史文化的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其中一段提到墨西哥灣在歷史上的名稱變遷。文章稱,據常駐阿拉巴馬州博物館的海洋歷史學家約翰?斯萊奇(John Sledge)介紹,1513 年西班牙人首次抵達這片海灣時,他們以為找到了通往亞洲的路線,最初將其稱為中國海(斯萊奇指出,這個名字不太可能討特朗普喜歡)。其他早期探險家則稱它為科爾特斯灣或新西班牙灣。
好家伙,沒想到這次“自古以來”居然是一向給中國套“陰間濾鏡”的 BBC 發布的文章,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實,如果大家留意最近BBC的新聞,就會發現 BBC 最近的對華報道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就在前幾天,BBC發布視頻《不只是 DeepSeek:“中國制造 2025” 如何讓中國崛起》,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無人機、量子計算、可再生能源等高科技領域已確立全球領先地位。
“陰間濾鏡”沒有了,畫面陽光明媚,對中國的成就不吝贊美,讓很多觀眾感到不適應。
這還沒完,BBC日前還正面報道了《哪吒2》取得巨大成功,以 “中國電影激起民族自豪感,幾天內狂卷 10 億美元票房” 為題進行報道,指出《哪吒 2》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連續對華正面報道,這還是我們熟悉的 BBC 嗎?
這種“不尋常”的態度變化,必然引發很多人對其原因的討論。有觀點認為,這可能與馬斯克領導下美國政府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資金,導致 BBC 少了 8% 的年收入有關,使其不再像往常那樣積極抹黑中國,轉而歸回媒體本真,如實客觀報道。
然而,這是一時給“金主”施壓,還是真的就此轉變,眼下還不好說。這只能等時間來驗證了。不過也從一個側面讓大家知道,當 BBC 放下成見認真做新聞,隨時都可以寫出正常的報道,更凸顯了他們此前那些離譜抹黑報道的荒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