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會選擇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當事人實體權利得以兌現的有效體現方式為生效的法律文書得以執行,但目前司法實踐中法院執行機構執行力度小,盡管出臺了很多促進執行工作開展的法律法規、司法意見文件,但仍覺不足,法院執行力不夠使當事人對司法公正喪失了信心,出現“執行難”的現象,那么執行難如何破?本期北盈攻略將以當事人的視角來解讀,如何破解執行難的困局。
在訴訟之初,申請財產保全可以有效防止對方轉移財產。具體來說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及時申請:一旦發現可能存在財產轉移風險,就要迅速行動。拖延申請可能導致對方在訴訟期間完成財產轉移,即便后續勝訴,執行也會困難重重。
精準確定保全對象:在申請前,務必深入調查,準確鎖定對方的財產。精準保全能讓當事人在執行時獲得更大保障。
提供有效擔保:法院通常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以應對可能因錯誤保全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選擇提供現金、不動產,或尋求專業擔保公司出具保函。
密切關注保全情況:申請成功后,要持續關注被保全財產的狀態,如發現財產有損壞、貶值等異常,及時告知法院,確保財產價值在執行時不受影響。
法院在執行過程中與政府征信機構、工商部門、公安部門等緊密配合,建立了失信懲戒機制。被執行人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生活和工作將會受到很大限制,將有力地促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對進入執行程序后惡意躲避,對抗法院執行,有嚴重失信行為的被執行人進行公告,并不得在銀行貸款,不得辦理房地產和國有土地登記手續,不得進行高消費。這樣必然促使被執行人償還債務。
傳統的財產查找方式耗時耗力,而現在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執行人員可以快速查詢到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
當發現新的財產線索時應及時與法院溝通,密切關注自己的案件進度。比法院如能設立專門的溝通渠道如線上平臺或者熱線電話,方便當事人隨時反饋線索,法院也能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的最新情況,雙方形成合力,便能更快推動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法院會對“執行不能”的情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終結執行、終結本次執行和司法救助等。即使案件暫時無法執行到位,法院也在努力為我們尋找解決辦法。
破解執行難困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身為當事人,我們要不斷強化法律意識,主動學習并熟練運用各類法律手段,借助大數據查詢、線上證據保全等科技工具,讓執行更高效。同時,也要充分理解法院執行工作的繁雜與艱辛,積極配合,形成良性互動。只有當事人、法院、社會各界攜手并肩,凝聚起強大合力,才能逐漸攻克執行難這一頑疾,讓公平正義不僅寫在紙上,更實實在在地照進每一個人的生活,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期待 。
北盈律所·執行攻略|如何懲治老賴最痛點
本文旨在法規之一般性分析研究或信息分享,不構成對具體法律的分析研究和判斷的任何成果,亦不作為對讀者提供的任何建議或提供建議的任何基礎。作者在此明確聲明不對任何依據本文采取的任何作為或不作為承擔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