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員工看來,那個熟悉的娃哈哈正在消失。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胡楠楠
編輯|米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娃哈哈集團準備轉讓“娃哈哈”商標?
2月11日,《中國企業家》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發現,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對“娃哈哈”商標進行轉讓,目前“申請收文”環節已結束,日期為2025年1月21日,但商標受讓主體未顯示。記者發現,娃哈哈集團其擁有的飲料、童裝、醫療器械等多類目“娃哈哈”商標均辦理了商標轉讓。
對于商標轉讓一事,娃哈哈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我們內部在溝通,有消息回復你,真的很突然。”接近娃哈哈的前員工和在職員工也告訴記者,對于“娃哈哈”商標轉讓一事,他們也很驚訝,對此并不知情。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
熟悉商標業務的黃鈺鵬律師告訴記者,商標“申請收文”,意味著提交的商標轉讓申請,商標局已收到。在他看來,商標轉讓通常都可以轉讓成功,至于商標的受讓方,一般晚點會公布。
商標轉讓真相仍有待追查,但一切并非沒有跡象。
去年10月底,就有娃哈哈員工向記者反饋,他們擔心宗馥莉在大刀闊斧的“去娃哈哈化”——宗馥莉將娃哈哈集團的人事和銷售訂單轉移到了她所執掌的宏勝集團(以下簡稱“宏勝”),這是否涉嫌侵吞國有資產?是否涉嫌掏空娃哈哈,使其成為空殼?詳情請點擊《宗馥莉燒完“三把火”后》。
宗馥莉接班后,去年4月以來,便要求很多娃哈哈員工將勞動合同轉簽至宏勝,后者是宗馥莉實控的公司。在股權上,宏勝和娃哈哈集團之間毫無關系。而娃哈哈集團股權更復雜,其股權結構為:大股東杭州上城區國資持股46%;宗慶后(現變更為宗馥莉)和職工持股會分別持股29.4%、24.6%。
據報道,截至2024年12月,原娃哈哈營銷部門、研發部門、設備部門的負責人,各生產片區總經理及各省銷售負責人,以及不少娃哈哈普通員工均已轉簽至宏勝。
轉簽合同涉及的范圍也在持續擴大,從最初的生產、銷售等核心部分的管理層,到娃哈哈集團的經銷商合同,再到大部分基層員工。
為何要求這么多員工轉簽合同,娃哈哈方面未曾公開回應過。據了解,娃哈哈有約3萬員工。
另外,去年6月以來,宏勝旗下還新設立了多家銷售公司——6月成立杭州宏宸營銷有限公司、杭州宏勝營銷有限公司,7月成立拉薩宏勝營銷有限公司。而此前,宏勝的銷售主要依托娃哈哈集團的銷售資源。
因此,此前便有老員工懷疑,宗馥莉接班后的動作表明,她正加速轉移娃哈哈的資源至她所掌控的宏勝。
而去年12月,據時代財經報道,有娃哈哈員工反饋,公司曾拿員工的崗位、工資,甚至年底分紅來作為轉簽合同的籌碼。更有甚者,直接告訴員工娃哈哈集團以后就是個空殼。
如今,娃哈哈的商標也要被轉讓出去了么?
與此同時,部分員工因未轉簽合同至宏勝,其年終獎和干股分紅也受到很大影響。
在娃哈哈工作20多年的王剛(化名)了解到,整個杭州地區大概有100多位員工,因未將勞動合同從娃哈哈轉簽至宗馥莉掌控的宏勝,導致年終獎(包括干股分紅)相對過去減半。
另一位娃哈哈在職老員工李文(化名)向《中國企業家》表示,他和許多同事私下交流得知,未轉簽勞動合同的大部分員工,年終獎和分紅收入有的減半,有的比以前直接打了兩三折,“下降幅度慘不忍睹”。而即便已經按照公司規定轉簽了勞動合同的員工,有的年終獎和分紅也降了20%~30%。
宗慶后在世時,據報道,2019年、2021年至2023年,娃哈哈每年給員工發放了約6億元年終獎。而今年春節前,娃哈哈罕見地沒有像往年那樣,公布年終獎總金額,只公布了全年薪水總額。
今年1月23日,娃哈哈新春青工團拜會上透露,2024年娃哈哈共給一線員工發薪24億元。但去年總共發了多少年終獎,外界不得而知。
很多老員工懷念起了過去的時光。
在王剛看來,宗馥莉把宗慶后實行的那一套在逐漸推翻。過去一年,宗慶后時期重用的很多高管都被換了,而宗馥莉大刀闊斧的部門撤并也導致大批人員流失;宗慶后時期形成的企業文化——“家文化”,也正在被打破。如去年12月,娃哈哈持續20余年的通勤班車接送服務,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多條線路被取消了。
未來該何去何從,對這些在娃哈哈工作了半輩子的老員工來說,有人感到迷茫,有人已經開始去討說法。
爭議的焦點
王剛告訴《中國企業家》,這次年終獎被減半的老員工大多都在娃哈哈工作了二三十年。他們認為原因是,今年1月,公司要求大家將勞動合同轉簽至宏勝旗下公司,他們都不同意改簽。
目前,他們給宗馥莉發過郵件,也找公司領導討說法,但都沒人理會。
對于2024年部分員工年終獎減半及考評標準是否有變化等,《中國企業家》向娃哈哈方面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復。
此前1月下旬,社交平臺上,也有一位賬號名為“娃哈哈30年老員工”的人喊話宗馥莉。他自稱是娃哈哈下沙基地的基層員工。據他了解,娃哈哈下沙基地的521名員工,已改簽勞動合同的員工,年終獎、分紅和2023年一樣,正常拿到了應得的獎勵;但像他這樣拒絕改簽勞動合同的幾十名員工,年終獎和分紅都被毫無例外地扣掉了50%。
王剛和李文均向《中國企業家》表示,上述老員工所說的情況基本屬實。然而李文的疑問是,為何2024年娃哈哈的業績和利潤都超過往年,但年終獎和干股分紅的發放情況卻成這樣。
據了解,宗馥莉曾在2024年底經銷商大會上宣布,娃哈哈的業績已拉齊到了10年前的業績規模。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數據,10年前(2014年),娃哈哈的營業收入為720.43億元。按此測算,娃哈哈2024年營收應達到了700億元。2023年其營收規模大約為500億元,相當于2024年多增長了200億元。
有知情人士也向《中國企業家》透露,1月初,宗馥莉就曾召集部長們開會,其中一項重要議題便是,發年終獎之前完成員工勞動合同轉簽,簽了的人發年終獎和干股分紅,不簽的人不發。
但在王剛看來,2024年的年終考評,既無標準,也不透明。他告訴《中國企業家》,2024年的年終考評,既沒有公司統一的紅頭文件,考評過程和結果也不清晰。
另據報道,有娃哈哈員工透露,“往年考評,都會發布書面文件公示考評的具體標準,然后進行述職、打分、公示、排名。獎金發放前也會公布具體的金額。但2024年考評,沒有公布任何考評標準,只讓員工交了一份簡單的述職報告,然后就出結果了,流程很不透明。”
2024年的年終考評也更為嚴苛。據報道,娃哈哈的年終獎金,由年終獎與干股分紅構成,員工年終考評等級會影響其年終獎發放金額。過去,娃哈哈通過年底評定將員工分為A、B、C三檔。然而,2024年娃哈哈的考評方案較往年有所不同。公司規定評定檔次分為A、B、C、D四檔,字母越往后,代表檔次越低。而在2024年年底評級中,C、D檔的員工比例顯著增加——集團的核心業務部門,評級為C和D的員工比例占到45%;其余部門評級為C和D的員工比例則達到50%,也就是大量員工打分處于低檔。
歷史難題待解
自2024年2月執掌娃哈哈起,宗馥莉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去年9月的職代會上,宗馥莉稱,要打破娃哈哈的大鍋飯。她直言,娃哈哈內部仍存在著“搭便車”“坐快船”的思維惰性。“在娃哈哈發展的過程中,有的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卻慢慢懈怠了,想躺在功勞簿上。”
于是,她引入績效這條“鯰魚”,稱是為了打破大鍋飯,強調員工收入與績效掛鉤。
有娃哈哈員工告訴記者,宏勝的薪資結構是年薪制,而娃哈哈集團的薪資結構是基礎工資+獎金+干股分紅。如轉簽合同至宏勝及旗下公司,則意味著沒有干股分紅了。王剛告訴記者,轉簽合同變成年薪制后,收入至少減少1/3。
干股分紅是娃哈哈特有的制度。1999年起,娃哈哈實行全員持股制度,員工通過職工持股會持有公司股份,并享有分紅收益。2018年,為了打破大鍋飯,激發員工積極性和活力,娃哈哈將員工手中股權高價回購,并承諾以干股分紅的形式發給員工。多位員工告訴《中國企業家》,此后幾年,干股分紅還和以前一樣正常發放。
干股分紅也是娃哈哈老員工年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在娃哈哈工作22年的基層研發員工(2024年年底已離職)告訴《中國企業家》,每年干股分紅收入起碼占他全年收入的50%。如開頭娃哈哈老員工在信中所說,“我每個月到手工資只有3000多元,年終獎和分紅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筆收入。”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訴記者,如轉簽合同,員工年收入無形中便少了好幾萬元。
這也是部分娃哈哈員工拒絕轉簽合同至宏勝及旗下公司的原因。
因要求員工轉簽合同、以及傳出取消干股分紅等事宜,去年就曾鬧了一場風波,將娃哈哈老員工和宗馥莉改革的矛盾公之于眾。去年9月,因宗馥莉要求員工轉簽勞動合同至宏勝,以及傳出或取消干股分紅等,幾十位娃哈哈的老員工發起集體訴訟維權,將宗馥莉和娃哈哈告上法庭。
或是為了安撫員工情緒,去年9月,當時剛正式接任董事長的宗馥莉在娃哈哈職代會上承諾,“娃哈哈2024年不會取消干股分紅、薪資結構沒有變化。但分紅將基于個人的崗位績效,而非僅憑過往的資歷或級別來分配。”
但到了年底,很多老員工發現,之前他們的擔心發生了,于是激起了部分員工的情緒。
如今,改革的陣痛難以避免,外界更關心的是,宗馥莉會帶領娃哈哈這艘大船走向何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