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興亞還是上任了。
事實上去年開始,對于廣汽新任董事長是誰就有著各種傳聞。
甚至有消息說,一汽集團的總經理會空降廣汽。
只是最終來看,廣汽選出了更加穩妥的方案,由總經理馮興亞升任董事長。
或許對于廣汽來說,有些問題只有內部人才有可能解決。
怎么這么說?我們再聊聊廣汽。
第一順位馮興亞
可以說,馮興亞確實是目前最適合接位的人選。
2004年,馮興亞加入廣汽集團,從一線銷售干起,2016年升任廣汽集團總經理,同年,曾慶洪上任廣汽集團董事長。
兩個人作為搭檔,共同開啟了廣汽為期8年的高光時刻。
2016年,廣汽年銷165萬輛,營收約500億元,到了2023年,廣汽銷量為250萬輛,營收約1300億。
這樣的成績,不得不說確實優秀。
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為20年的老廣汽人,馮興亞或許知道廣汽哪里有問題。
事實上,馮興亞在正式上任前就開始了新動作。
一是宣布啟動“番禺行動”。
將廣汽集團總部由市中心,搬到生產一線番禺汽車城。
結合馮興亞的說法來看,此舉就一個目的,發展自主品牌。目標是到2027年,廣汽自主品牌要占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
二是實行新的干部制度。
集團干部開始推行競聘上崗,以業績為考核指標,并全面實施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
這對國企來說,可不多見。
背后也在表明,廣汽開始向市場化轉變,借此提高集團整體的效率。
這“兩把火”燒得非常旺、非常有勢,這也給馮興亞上任做好了鋪墊。
2月6日,上任兩天后,馮興亞以新任董事長身份點燃了第三把火。
對廣汽的未來做了明確規劃,表示要“穩合資、強自主、拓生態”三大重點任務。
一整套連招下來,我們確實能感覺到,馮總想帶領廣汽變革的魄力。
但是能不能成功,得持保留態度。
畢竟廣汽面臨的危機,可能是空前的。
廣汽的崩塌屬于主動“掉隊”
擺在馮興亞面前的是,廣汽集團20年來首次虧損。
并且,是瀑布式的暴虧。
根據廣汽集團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來看,集團凈利潤同比至高減少81%,扣非后凈利潤至高減少231%。
非常夸張。
至于原因,這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了。
表面來看,是廣汽集團引以為傲的,傳統合資車賣不動了。
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汽的銷量和利潤都靠著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但2024年,“廣汽兩田”銷量都下滑了20%以上,銷量的暴跌,也直接拖累了整個廣汽集團的利潤。
但是如果深層次來看,廣汽的問題其實不僅僅只是合資車的問題。
而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系統結構性問題。
從前董事長曾慶洪的“犀利”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所在。
比如:
“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汽車的40~60%,那我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其他車企)想早點死那就早點降價、降多點。”
“我們廣汽建議政府部門考慮,研究一下油電同權。”
結合高管言論以及實際的表現可以看到,廣汽在市場方面,更多的選擇在燃油車市場;技術層面,缺乏關鍵技術,卷不了價格;品牌戰略方面,規劃長期偏科。
總結起來就是:
廣汽集團在銷量下滑與利潤縮減時,不顧行業和市場趨勢的轉變,沒有平衡好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發展,這才導致了廣汽全方位脫節。
也就是廣汽的主動“掉隊”。
而馮興亞,就是要帶領廣汽大踏步趕上。
缺乏靈魂的廣汽可能還沒觸底
輿論場一直在問及,廣汽的靈魂是什么?
只是,廣汽還沒回答好這個問題。
主打高端的新能源品牌昊鉑,第一炮未打響,后面前途未卜;入局最早,銷量最多的的“埃安”也在進行艱難的“由B到C”的轉型。
在沒有回答好這個問題前,廣汽的銷量只會繼續下滑。
今年1月,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9905輛,同比近乎腰斬。
或許,廣汽也在積極“找靈魂”。
去年年底,廣汽集團與華為正式官宣新一輪深化合作協議。
成立了GH公司,計劃在產品定義、設計、開發、營銷策略、生態展開全面合作,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
只是,要說的話,華為已經有了四界。
像極狐、阿維塔、東風嵐圖、方程豹等華為已經上車。
從訊息來看,今年還會有上汽、上汽奧迪,一汽奧迪等會推出“含華”量頗高車型。
既然都是華為的靈魂,廣汽的優勢在哪里呢?
作為廣汽集團的掌舵者,馮興亞說過,“廣汽是汽車行業的一個老兵,改革與轉型,一直是支撐廣汽發展的主旋律。”
我們看到了馮興亞改革轉型的動作。
只是我們依然有些擔心,在內部經營都有慣性,外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來得及嗎?
祝福馮興亞,也期待馮總領導下的廣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