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節,一個洋溢著歡聲笑語、溫馨喜慶的節日。
在1950年的這一天,一碗紅燒肉,意外地為一位年輕人打開了通往星辰大海的大門。這位年輕人就是日后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多年后,他回憶道:“我的人生選擇,正是由這頓紅燒肉促成的?!?/p>
1948年,孫家棟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學習俄語。起初,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學生,未來能夠修建大橋。偏巧,此時哈爾濱工業大學增設汽車專業,造汽車似乎比修大橋更有意思,孫家棟便轉入汽車系。然而,還沒來得及去造汽車,命運再次為他安排了新的轉折。
1950年元宵節,孫家棟原本計劃午飯后回姐姐家,卻被一碗紅燒肉絆住了腳步。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品嘗到如此美味實屬難得。聽說學校晚餐有紅燒肉,孫家棟決定吃完晚飯再回去。
晚餐時,孫家棟坐在食堂中,四周彌漫著紅燒肉的誘人香氣。就在這時,學校宣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在招募新成員,有志之士可即刻報名。
孫家棟心中瞬間涌起了波瀾,他想起了開國大典的壯觀場景,仿佛新中國戰機的轟鳴就在耳畔。他毫不猶豫地放下筷子,填寫了申請表。經過嚴格審核,孫家棟被選送入伍。當晚,他甚至來不及與姐姐告別,作為急需的俄語翻譯人才,踏上了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航校的列車,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950年1月,孫家棟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報名參軍
來源|中國航天科普微信公眾號
1951年,孫家棟與另外29名同學被派往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飛機發動機專業。在蘇聯的七年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不僅掌握了飛行技術,還深入鉆研航空航天知識,成為學院的佼佼者。
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有一個傳統:學生如果所有考試都獲得5分,照片就能掛在學校門口;一年后若能保持,照片位置會向上移動,越高處人數越少,照片也越大。畢業時,照片出現在“照片塔”頂端的學生將獲得一枚印有斯大林頭像的金獎章。這枚讓蘇聯學生夢寐以求的金質獎章,最終被孫家棟收入囊中。
1958年,孫家棟載譽歸國,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導彈總體設計部,兩年后成為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從仿制蘇聯P-2導彈到主導東風導彈的研制,他將全部智慧和精力傾注其中。
孫家棟在工作中
來源|新華網
“這輩子可能就搞導彈了”,他當時這樣想。然而,1967年夏天,他的職業生涯再次迎來重大轉折。
為確保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研制,中央決定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由錢學森任院長。錢學森向聶榮臻推薦了孫家棟。從此,孫家棟從導彈領域轉向衛星研制。
孫家棟在衛星研制現場指導工作
來源|“我們的太空”微信公眾號
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再到“北斗導航系統”,他的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飛躍緊密相連。他用智慧和汗水,為國家的航天事業描繪出一條輝煌軌跡。
“7年學飛機,9年造導彈,50年放衛星。”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誰曾想到,一碗紅燒肉的偶然選擇,竟成就了一位中國航天巨擘傳奇人生。
少年勤學,
青年擔綱,
你是國家的棟梁。
導彈 衛星,
嫦娥 北斗,
滿天星斗璀璨,
寫下你的傳奇。
年過古稀未伏櫪,
猶向蒼穹寄深情。
這是《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曾經送給孫家棟的頒獎詞。
參考文獻:
[1]大國脊梁 | 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孫家棟[OL].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2017-2-23.
[2]從1921到2021致敬百年百人!孫家棟:國家需要,我就去干[J].小康,2021-6.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