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非遺年第一個春節,各地大顯身手,把自己家鄉的非遺都拿出來迎接游客,這些非遺大多數在偏遠地區小縣城,因為沒有被現代工業文明替代,所以得以保存下來,當人們物質生活得以保障,那么就要追求精神文化了,元宵節來臨,各地燈會更是隆重,筆者梳理一下全國12個地方經典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1、廣東潮汕鶯歌:潮汕鶯歌這幾年逐漸被外界認可,被稱為傳統文化活化石,潮汕鶯歌據說起源于明朝,距今有600年以上的歷史,鶯歌主要在汕頭、普寧一帶流行,戲曲主要來源于水滸傳里梁山好漢108位大將,人物造型以如時遷、李逵、楊志、魯智深、林沖的臉譜,還有裝扮穆桂英掛帥、花木蘭替父從軍等角色,鶯歌以強悍不屈精神,也被稱為中華戰舞,一般表演時間主要在正月春節到元宵節最為隆重。
英歌舞表演一般分為前棚、中棚和后棚三部分。前棚為男子群體舞蹈,中棚由小演唱、小戲、戲曲片段表演等組成,后棚為武術表演。
每年春節元宵佳節,全國各地游客把潮汕地區圍得水泄不通,潮汕不但是非遺傳承地,還是美食之都,2025年春節,汕頭共接待游客632.8萬人次,同比增長24.77%;旅游收入62.65億元,同比增長43.47%。當地有3000多項文旅活動。
2、四川自貢燈會:中國燈會看四川,四川燈會看自貢,2025年春節,自貢第31屆燈會照亮世界,中華彩燈大世界璀璨。
自貢燈會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燈會起源于漢代,自貢的燈會起源唐代燃燈節,這一習俗后來逐漸演變成了逛花燈的風俗,并流傳至今。歷經千年的傳承與發展,自貢燈會已不僅僅是一種節日慶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傳承到今天,2002年,國家旅游局確定自貢燈會為全國兩大民俗活動之一,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貢燈會多以古典名著、神話故事、民間習俗、異域風情等為展現內容,彩燈品類上有工藝燈、走馬燈、花鳥燈、人物燈、建筑群燈等,尤其以大型燈組備受矚目。
春節假期自貢燈會備受矚目,各地游客紛紛來參觀,帶動自貢全市接待100多萬游客,燈會門票收入排列四川省第一。
元宵節來臨可以一邊逛燈會,品美食,觀看舞獅表演,還有剪紙、糖畫也是燈會重要活動之一。
3、廣西賓陽炮龍節:賓陽炮龍節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一舉辦,是融合漢、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項綜合性民間節慶系列活動,流傳于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起源于北宋年間的賓陽舞炮龍習俗有“中華一絕”之稱,2008年獲得非遺認證。
2005年賓陽炮龍節在正月十一如期舉辦,全縣青壯年男子投入其中,大約100多條舞龍加入這場慶典,在一片歡呼,鼓掌,吶喊,扔鞭炮炸炮龍、鉆龍肚、舞龍身,祈求新的一年事業興旺,生活紅火。舞龍的勇士赤膊上陣,不懼前方霧茫、鞭炮炸響,把炮龍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不就是東方的狂歡節嗎?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場炮龍節吸引了50多萬游客。
4、陜西榆林秧歌:陜北秧歌是流傳于陜西陜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地方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陜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
秧歌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特色,比較普遍,2025年春節,全國秧歌展在陜西榆林,山東省商河鼓子秧歌,定邊縣秧歌隊、神木市秧歌隊、遼寧省上口子高蹺秧歌、內蒙古鄂爾多斯歌舞樂,還有榆林下面各縣各地秧歌齊聚,可謂大放異彩,讓榆林秧歌火出爐了圈。
在榆林佳縣,2025年“陜北榆林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首日,一位身著黑色西裝秧歌隊的指揮,據說是在民歌博物館工作,憑借青春活力的形象、專業精準的指揮動作走紅網絡,被網友譽為“陜北最美女指揮”和“佳縣秧歌靈魂指揮官”。
5、甘肅的社火:在甘肅農耕文化中,祭天、祭先農、祭山川土谷等神的儀式發展很盛,并一直演變留存至今,社火表演形式有曲藝、舞蹈、造型三大類,涵蓋高抬、耍獅、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耍腰鼓等各種玩法。
社火,中國最古老的風俗,在這里延續了數千年。
甘肅社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元宵節很多地方民間會跳火堆習俗,家家巷子門口燒火堆,村里人都來跳火堆,寓意寄托了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無病無災,消除厄運,事業順利。
6、河南確山打鐵花:打鐵花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千余年的歷史。最早用于民間五門工匠舉行開業慶祝,以及和中原道教共同祭祀太上老君及火神的儀式,后來民間在還愿、升遷、嫁娶、新宅奠基、祝壽、金榜題名、新業開張等喜慶活動時也常舉行打鐵花以示祝賀。
打鐵花在中國各地區均有流行,并且各具地域特色。河南確山打鐵花分為三個步驟。一是搭棚,在空曠場地上搭設一個約6米高的雙層四方八角花棚;二是設彩,在花棚頂端布滿柳樹枝和煙花鞭炮,頂上正中豎一約6米高的桿子,頂上綁上煙花鞭炮;三是打花,花棚旁設立一座化鐵爐,準備好廢生鐵用來化成鐵汁,打花藝人赤裸上身,頭戴安全帽,一手執盛有鐵汁的上花棒,一手執未盛鐵汁的下花棒,在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使棒中的鐵汁高速沖向花棚,鐵汁遇到棚頂的柳枝迸散開來,同時點燃花棚上的煙花鞭炮,一時間鐵花飛濺、鞭炮轟鳴、煙花吐艷,蔚為壯觀。
如今打鐵花2008年申遺成國家非遺文化,在很多景區都有表演,然而在民間表演主要在春節,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二月農歷十五,各地表演時間有差異。
打鐵花對鐵水要求較高,溫度需達到1600°C的烈焰中,非遺鐵花映出浩渺星河,仿佛夢幻中的景致,仿若流星飛瀉,令人陶醉。每一朵鐵花的綻放,都是對歷史的致敬,對文化的傳承。
7、福建游神:春節在福建地區,以福州長樂、莆田,廈門,漳州,為代表,在各地村子,道出都有一種游神活動,內容各地大同小異,每到春節開始到元宵節,村村上演萬人空巷,鑼鼓喧天,鞭炮聲震天動地,高大威武的神將在眾人簇擁中走街串巷,隊伍里鼓樂、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陣,有評論稱之為“行走的民俗博物館”。
福建的游神起源于明清,據說那時候年年發生洪水,瘟疫,民間用游神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為什么這種古老儀式得以傳承下來,在古代秦漢時期,福建沿海一帶,屬于偏于落后地區,閩越人聚居地,生產落后,所以保留了很多古老傳統文化,后面中原民族(以陳光光,王審知)為代表南遷,讓漢文化融入閩越地區,當地比較包容,古老儀式保留下來,在今天福建一帶神仙可以和佛教道教同一屋。
在福建莆田,正月的游神活動稱作鬧元宵,每個村游神的時間都不一樣,從正月初三到二月初二龍抬頭結束,莆田可以說是村村鬧元宵,村村不一樣。
莆田的游神由真人扮演,一旦換上神仙的衣服,在廟里完成“叩堂”儀式(“叩堂”是為了得到神靈的保佑和附體),便是菩薩附身,不能摸不能碰。游行隊伍由車鼓隊開路,從村里的宗祠出發,繞著村里巡游一圈,家家戶戶要在院子里擺上供桌,游行隊伍經過自家門口時燃放鞭炮、敬神燒紙、上香.宗祠里也要擺上大量的貢品。
人們點燃兩摞高2.5米、寬6米相間1米的草堆開啟第一輪“穿火”表演青年們抬著棕轎從中穿行而過、來回奔跑,以此慶祝新年期望來年紅紅火火、平平安安。
8、安徽黃山魚燈: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宋代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的描述在這里被具像化了,真的可以永遠相信老祖宗的審美。
汪滿田魚燈,是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里東鄉溪頭鎮汪滿田村流傳600多年的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徽州地區傳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年俗之一。
傳說,在明代初期,汪滿田這個村落每年都會發生火災,村民便請來風水師破解,風水師站在高處環顧四周后說:起火原因是村莊西面“上石焙”有一面光滑的石鏡(石壁),石鏡被太陽長時間照射,產生的熱量反射到村里的茅草屋頂而引發火災。于是村民們便請風水師指點迷津,風水師接著說道:欲克火,必取水,水取盡,魚必殃。告訴村民取水必須獲得神魚的恩準,故讓村民用竹片和棉紙扎成和鯉魚形狀相似的魚燈,在每年的元宵節時抬舉起魚燈沿村中間河道來回巡游,以獲得神魚的護佑,并點燃火把驅趕邪氣。從那以后,汪滿田的百姓在每年元宵節前后,都全村出動抬舉起紙扎的內燃紅燭的魚燈,舉行浩大“嬉魚”活動,而此后火災也很少再發生。
魚燈一直是歙縣一帶延續千年的習俗,每當年關將至,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會舉著自制的魚燈巡游,伴隨著喧天鑼鼓聲,大小魚燈從祠堂連貫而出,一路游弋舞動,點亮萬家燈火,魚燈分為紅魚和青魚兩種,紅魚代表喜慶祥和、紅紅火火,青魚寓意春回大地、風調雨順。
9、云南的花燈:全國花燈看云南,云南花燈看彌渡,云南花燈分布較廣,昆明,昭通,玉溪,大理彌渡,然而彌渡被稱為花燈之鄉。
彌渡花燈看密祉,這個就是位于茶馬古道,文盛街,這里花燈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追溯到明朝時候,文盛街因為山歌聞名,茶馬古道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此落腳,帶來了不同文化,明朝在平定云南之后,朱元璋就把軍隊安排在云南各地安家落戶,開墾云南,因此從南京士兵帶來花燈就融入了茶馬古道的山歌,因此就傳承了下來。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鬧元宵,密祉鎮密祉大寺花燈廣場,就會舉辦來自各個村鄉鎮花燈大賽,可謂熱鬧非凡,到茶馬古道文盛街旅游一定不要錯過。
10、貴州舞龍:貴州春節元宵舞龍,這個民俗活動,貴州敢說第一沒有地方敢說第二:黔東南民族文化豐富素有“百節之鄉”的美譽。
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在元宵節來臨,貴州石阡仡佬族毛龍大賽,臺江苗族舞龍,鎮遠,遵義的余慶縣各地可謂村村寨寨舞龍,比賽現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各支舞龍隊身著特色鮮明的服飾,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隊員們緊密配合,一條條色彩斑斕的“巨龍”或盤旋、或騰飛、或翻滾,活靈活現地展示出龍的神韻與氣勢。隊員們的舞龍動作剛勁有力又不失細膩,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接連上演,“龍戲珠”“龍擺尾”等精彩動作層出不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春節、元宵節到貴州看舞龍,各個少數民族非遺傳承讓你大開眼界。
11、北京廟會:感受地道北京年味,那一定就要逛廟會呀,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
北京的春節廟會已經不僅僅是禮佛拜神之地。在節日里,人們會以廟會為中心,朋友相聚、全家同游、同事相隨,增進感情。
現在的廟會還有許多不同于舊廟會的地方。吃:豆汁等京味兒小吃依然保留,同時增加了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各地小吃;人,以前是老人帶著孩子來逛廟會,現在逛廟會成了年輕人游玩的時尚,演出,吃美食,看熱鬧,購物。
北京春節元宵主要逛廟會地方如下:
1、們地壇廟會:老牌廟會,年味兒十足,各種傳統民俗活動輪番上演,還有美食小吃、手工藝品等。
2、龍潭公園廟會:皇家文化典范兒,新春游園會、大戲、火燈…應有盡有。
3、北京冬月廟會: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年初二到初六,各種主題表演輪番上演,舞獅、鑼鼓聲震天響。
其它廟會有:北頂娘娘廟廟會、八大處公園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石景山游樂園迎春廟會、圓明園新春廟會,園博園廟會等。
到北京過春節旅游,不逛廟會,感受不到北京年味。
當然全國各地非遺,燈會非常多,筆者例舉的十一個代表非遺活動,歡迎補充你家鄉有特色非遺燈會活動,關注我,每天分不同的旅行世界。#元宵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