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崔巖(沃德研究院研究員、俄羅斯中心副主任)
2月7日,俄聯邦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瓦西里·特魯申接受了“紅星報”的采訪。在采訪中,副總參謀長特魯申主要講述了特別軍事行動給俄軍帶來的變化。主要內容是:
一是使俄軍戰術戰法發生了變化。
特魯申稱,特別軍事行動使俄軍重新“振作”起來,掌握了主動并在多個方向展開了進攻。在特別軍事行動作戰中,俄軍實戰戰法補充了很多新內容,包括在敵方強電子干擾的情況下掌握對敵制空權和火力優勢,破壞敵指揮系統,組織反炮兵打擊,遠程火力打擊,使用高精武器、反無人機、投入新的打擊武器,如自殺式巡飛彈和FPV-無人機。另外,俄軍制定并推廣了在受到敵方火炮和火箭炮火力打擊時新的步兵進攻隊形,在不飛抵敵方防空區域時的航空兵使用新方法,在緊密戰斗隊形時坦克應用辦法。俄軍還完善了軍隊指揮方法,使用自動偵察、指揮系統實施火力打擊方法。
二是成立特別軍事行動研究機構。
為了持續研究和總結特別軍事行動中的實戰經驗,并在軍隊中推廣,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后,俄軍總參謀部就成立了特別軍事行動經驗總結研究小組,該小組主要任務是梳理和分析軍隊在作戰行動中采用的方法和武器使用方法。從人員組成來看,該小組中包括了科學-研究機構人員、軍事院校的教員。該小組的運行模式是收集軍隊作戰行動戰法和使用武器、軍事技術裝備的信息,分析每場行動和戰斗的戰果,并標注主要內容和本質。另外,總參謀部還成立了一個臨時團隊,成員包括中央軍事指揮機關的軍官、科學-研究機構和院校人員,主要職責是研究在軍事行動中出現的重要問題,給軍隊提出有關建議,并做出歸納綜合。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臨時團隊派往特別軍事行動區的軍官在聯合軍隊集群指揮部工作,來掌握在作戰行動中的“一手”問題,同時分析這些問題并研究解決方案。臨時團隊還積極研究非常規作戰能力,組織了地方機構、社會組織和志愿群體參與支持特別軍事行動。
三是根據戰場需求對武器裝備進行改造。
在特別軍事行動期間,俄軍武器裝備專家常態化跟蹤約500種武器裝備的戰場上實戰應用表現情況。有關使用信息和存在的不足,由軍隊通過國防部科學研究所直接發送到生產制造企業,來進行改進并提高其戰斗力。這樣,在特別軍事行動期間,俄軍共對190余種武器裝備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并消除了在戰斗中存在的不足。以軍用車輛為例,為滿足前線戰場需求,生產工廠在車間內就為車輛安裝了防爆箱、補充獨立裝甲、電子對抗裝置。除了對防護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軍工企業還對進攻裝置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有關企業設計了統一計劃調校模塊,提高了遠程航空炸彈的拋投距離,烏軍還沒有有效的應對辦法。軍工企業還研究了多項提高高精武器抗干擾的發明,能夠有效應對敵方的電子干擾。
四是加緊研究美西方援烏武器。
俄軍認為,目前,美西方國家已常態化向基輔政權援助武器裝備,這也給了俄羅斯科研人員和工程師機會來研究從戰場上繳獲的武器裝備。僅2024年,俄軍就研究了90余種美西方援烏武器裝備,包括不同類型的電子對抗綜合體、ATACMS陸軍戰役-戰術導彈、155毫米М777牽引式榴彈炮、60毫米М224迫擊炮、NLAW反坦克導彈、АТ4 CS RS, RGW90反坦克導彈、“科扎克-2”、Varta, Mastiff 和Kirpi裝甲汽車。俄方科研人員通過應用獲取的信息來完善本方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這些武器裝備既有按照國家合同生產的,還有首創研發的。另外,科研人員還將俄方武器的弱點和不足之處通報到軍隊,來避免與敵方作戰時被針對,來提高本方武器戰場生存性。科研人員還詳細撰寫了分析研究報告,已將70份有關美西方武器裝備的研究報告分發到部隊,其中有40份收集的關于武器類型、軍事-技術試驗結果、應用和使用經驗的匯編。
綜合看來,目前,俄軍不僅將特別軍事行動當作實戰戰場,也當成了學習場和試驗場,俄軍指揮機關和院校正利用作戰的時機不斷進行總結研究。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俄軍在不斷地改變戰術、改進戰法,并有針對性地研究改進武器裝備,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提升軍隊的戰斗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