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是一名高一年級的女生,獨生女,聰明活潑,外向好強。
阿梅上高中前與父母同住,父母對她較為寵愛,在各方面都盡量滿足她的要求,同時對她的期望也很高。
阿梅從小學一年級起擔任班里的小隊長,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一直受到老師的偏愛,在同學面前一直有一種優越感。
上高中后,阿梅住進了學校,進了尖子班,同時也當上了班干部。
父母對阿梅有了更高的期望,她對自己也信心十足,然而在期中測驗的排名中,卻沒進入前十名,這對她來說如當頭一棒,父母也訓斥她學習不如從前。
阿梅便賭氣和哭鬧,上課也不愿發言,在做班級的工作中,經常與同學產生矛盾,鬧情緒,常因一些小事向教師哭訴,以致同學們都不愿理睬她。
阿梅每天下課就離開班級,獨自一人到操場上玩。她感覺自己很孤獨,由活潑開朗變得常常抑郁低落,成績下滑了很多。
阿梅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視為很糟糕,這導致了她的憤怒和挫折感。
或當自己的行為不能得到認可、接受時,她也認為那是很糟糕的,這導致了她的沮喪。
其實,這都圍繞著一個焦點就是很糟糕,這也是她各種扭曲想法的核心之一。
我:這次測驗后你主要的感受是什么?
阿梅:我本以為這次會考得很好,至少也要前十名吧,沒想到這么糟糕,真是太失敗了!
我: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那么你這次考多少名呢?
阿梅:別說了,太沒面子了。還是告訴你吧,我考了16名。這樣下去,不就完了嗎?
我:照你這么說,那排在你后面的同學都沒希望了?
阿梅:那倒不是。他們或許以前成績就不好呢?
我:他們也都像你一樣不開心嗎?
阿梅:好像不都是。
我:這樣看來,別人可以有失敗的記錄,是不是你就不能有?
阿梅:因為我以前從沒失敗過,這次是上高中的初次測驗,卻考這么差,太沒面子。
我:你是說你從沒失敗過,但能代表以后總是事事成功嗎?能保證以后每做一件事都如你所愿嗎?
阿梅:那倒不能。
我:不如你所愿就會很沮喪嗎?
阿梅:可能是這樣的吧。
我:你是在尖子班啊,這里每個人在初中都是前幾名,現在放在同一個班級里,都想考前幾名。
阿梅:所以我就更擔心了,以后我是不是就這樣完了呢?
我:進步是一步一步的,在16名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步,你認為這不可能嗎?
阿梅:可一看到我前面那些人我就心煩,聽課都沒心情,班級工作更沒心情了。
我:在干工作時,是否別人都應該按你想的那么做呢?
我對阿梅進行了場景重建干預,提高她的挫折耐受力和增強她的自我接受。
當我深入到阿梅的潛意識層面時,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并發現了她的病理性記憶。
初中時的一次鋼琴演練,老師對阿梅評價很高,令她非常開心。
母親在場觀看,阿梅的內心深處期望能得到母親的認可。
然而,當阿梅走到母親跟前,母親卻說:“你還有潛力可挖,還有更好的表現空間。”母親認為這是一種激勵,但她卻感到如遭重擊,仿佛無論她如何努力,在母親的眼中,她的努力總是不夠。
無論阿梅在別人那里得到多少贊譽,在母親那里,她永遠都是不夠優異的。
阿梅感到挫敗,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阿梅渴望母親的認同,但似乎永遠無法實現。
我對阿梅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焦慮的情緒下降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梅取得了很大進步,期中測驗的陰影已經完全從心中消除了,和同學的關系也大為改善了,交往能力得到了增強,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阿梅不再總是發脾氣,也能接受父母的一些批評。情緒障礙的消除,使得她整個面貌煥然一新,終于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喜愛,成績也穩步提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