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一篇縣城小吏娶到絕色美女是什么體驗,四個字讓省廳同學再無優(yōu)越感
有很多讀者私信與我交流,主要的想表達意思就是不太相信,覺得太爽文了,現(xiàn)實中哪有這么白撿的好事。
因為現(xiàn)在的相親市場明碼標價不說,“不高攀,不扶貧”早就深入人心了, 就算年輕人戀愛腦,父母一輩難道腦袋會進水,對家庭條件明顯不匹配的怎么可能開綠燈?
這個嘛,其實也是講條件的。
越是小地方,比如說地級市或縣城,原生家庭條件一般的異地男公務員更容易受到女方父母青睞。
原因很簡單,人性都是自私的。
首先,原生家庭條件一般,不是說父母赤貧還欠巨額債務那種,指父母都是普通勞動者普通工薪階層,與縣城有點體面的女方原生家庭相比,肯定差了不少。
其次,男方是異地的。
這一點很關鍵,往往是越是小地方越是有點體面的女方家庭,非常關注但不會明說的一點。
為什么,一個女婿半個兒,但假如女婿是異地男的話,對岳父岳母而言就算大半個兒了!
大家想想,男方家族不在本地,就算原生家庭條件很一般,七大姑八大姨找上門來求女方父母辦事的概率是不是要小多了?
因為就有事算找上門來,也可用縣官不如現(xiàn)管為理由,推辭掉大部分啊。
假如男方家庭條件一般且在本地本縣,女方家庭在縣里屬于比較有地位的家族,那今后絕對有很多故事甚至恩怨要發(fā)生,
你放心,這種情況根本不用讀者操心,女方父母會把反對意見寫在臉上的,因為他們走過的橋確實比你走過的路要多。
再次,男方是異地公務員,在本地成家后也就算安定了,小兩口過日子之外,婆媳關系往往會比較簡單,
有句老話,人生是一粒種,落地就生根發(fā)芽,這只是對年輕人擇業(yè)而言。
對父母而言,子女在外地工作定居后,請父母過去居住,一般也是住不長久的,因為父母住得不習慣,不爽。
所以,對于嫁給異地男的本地女而言,與男方父母相處的時間會非常有限,很多家庭矛盾自然也就無從發(fā)生。
最后,就是情緒價值的提供方面,異地男大概率能多提供一點。
很簡單,假如你女兒嫁給一個本地男,雙方門當戶對勢均力敵,好是好,美是美,
可你想過沒有,過年過節(jié)怎么辦?比如男方大家族這邊定了大年初二聚餐,女方大家族這邊也定了大年初二聚餐,小兩口是分開赴宴,還是只顧一頭?
從傳統(tǒng)禮節(jié)上來說,還是應以男方為主吧。
此時女方父母心理上自然會有些許失落……
再說,男方家族就在本地且門當戶對的話,女兒在大家庭里終究是晚輩兒媳的定位,
按現(xiàn)在的話說,是情緒價值提供者,而不是被提供者。
假如女兒嫁給外地男,這些糾結基本就不存在,逢年過節(jié),要么就一起回男方老家,要么就安心留在本地過,女婿可以做到隨叫隨到,主打一個鞍前馬后。
另外,男方家族不在本地,人脈關系照應上肯定以女方家族為主,這種情況下,男方取得的任何進步都可以說與女方家族有關,即便真的沒有關系,但吃瓜群眾不會這么認為。
反之,雙方都在本地家庭門當戶對,那么無論男女,取得任何進步都可以說和男方家族有關,即便真的沒有關系,但吃瓜群眾不會這么認為。
所以,雖然婚戀市場“不高攀,不扶貧”早就深入人心了,但縣城體制內(nèi)相親中每年都有有大量的異地男,反而可以打破這一魔咒,獲得了女方家庭的青睞。
其實縣城中有需要的權貴家族,每年都會有人專門盯著錄用的新人名單,古代這種行文有個專用名詞叫“榜下捉婿”,
當然,現(xiàn)代肯定不同古代,講究你情我愿。
本文再次強調(diào),所謂男公務員在縣城相親市場很走俏,只是說別人會優(yōu)先考慮和你見面而已,絕不是一堆人哭著喊著要嫁你,特別是對家庭條件比男方優(yōu)越的女方而言,女方憑什么會高看你?
把握好姻緣的能力,關鍵還是靠個人哦!
不過平心而論,很多男公務員的條件,假如沒有職業(yè)身份加成的話,在相親市場中是匹配不到這樣的機會的,
所以,機會一旦來了,還是靠你自己把握啊
本文完,覺得不錯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