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預告:2月13日(周四晚)8點,《古人的一年》作者王三悟老師將做客慢書房,為我們分享“三陽開泰,慢談歲首”,屆時老師將談談“24節氣與古人的風雅生活”,敬請期待。
(清) 丁觀鵬繪高宗御題范成大爆竹行軸(局部)
現在我們有日歷和農歷,古人的一年怎么過哪?古人當然也有自己記時的方法,古古代社會發展以農業為主,農事是一年里的大事,誤了農時只能坐在田間地頭哭了 。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背過的《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p>
古人就是利用二十四節氣來判斷時間變化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歷法中特定的24個節令,起源于上古時代的黃河流域,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
二十四節氣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沿著二十四節氣這根靈動的“絲線”悠然漫步,每前行一步,都仿若能瞧見古人的身影,他們在不同節氣里的生活點滴,就像一場場絕美的情景劇,一步一景,處處皆情。
(清)金廷標 春野新耕軸(局部)
在二十四節氣里,不光反映了季節,還有物候現象和氣候變化的描述,古人更是通過詩歌、繪畫,描繪出這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
《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道,是古人觀象授時、研究歷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導思想。
他們認為太陽、月亮和星辰的運動周期所形成的陰陽轉化規律,是天地間寒來暑往氣候變遷的主導原因。
所以,古人認為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規律,基本上與《易經》64 卦是相吻合、相對應的。
卦氣圖卦序
(有人認為是漢代孟喜從民間易家手中得到的卦氣圖,原本是周公所作《易象》的配圖,這幅圖上的卦序是通行本卦序制作的母本。)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
幾千年來,無數的古代繪畫作品、詩歌作品都大量地描繪了或宏偉雄奇,或清明秀雅的自然景觀。
它們各呈四時之美,各現八方之貌,其間也融入了古人對時間、空間及生靈萬物的文化。
(明) 朱端 寒江獨釣圖
(清) 呂煥成 春夜宴桃李園圖
理解和情感共鳴,共同形成了一道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時空風景線。
若你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那么這本《古人的一年:中國畫里的24節氣》將是你不可或缺的選擇。
刷邊版·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本書以《易經》的古典辯證哲學為底層邏輯,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以相關的古代繪畫和詩歌作品為素材。
每一節氣分為“節氣簡介”“應時之征”“順時之人”“當時之務”“時節風物”5個模塊進行簡練精要的解讀,以便讀者輕松觀覽古人筆下當前節氣的物候、人為和時務。
用5000年智慧結晶
參天命,悟四時,曉人事
完美呈現二十四節氣背后的
中國式時間哲學和生存智慧
24節氣+易經+古畫+古詩
這一次我們看見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
用《易經》64 卦解讀
24節氣中人們的衣食住行
以458幅傳世古畫表征72物候的變遷軌跡
以116首古典詩詞詠嘆人生的有常無常
匯集了35家頂級博物館珍藏
凝結成304頁精彩內容
全方位的解析二十四節氣中的
時空哲學、生存智慧和人生境界
作家、學者 、文化大V
王三悟扛鼎之作
30年學術積累 10年傾心打磨
這些節氣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
還深刻體現了
古人對自然界規律的精妙洞察!
刷邊版·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在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或許已經對這些自然的信號視而不見,但它們依然蘊含著促進我們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