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333篇文章
2025年春節前,因流行性感冒、支原體感染等冬季病原體泛濫,導致兒童發熱患兒增多,各大醫院的兒科又陷入了“兒科醫生短缺、兒童看病候診時間長”的困難境地。有家長朋友疑慮地問:“孩子打了那么多抗感染的疫苗,怎么還是反復地被感染啊?疫苗是咋研發出來的啊?”“聽說有的疫苗注射后會讓孩子發熱、病情家重,孩子現在反復發熱,是不是打疫苗打多了?疫苗還需要打嗎?”
養育孩子是一件需要婆婆媽媽、精心細心再加科學態度的偉大事情,家長問題多是兒科診療的一大特點,愛子心切、博覽群網群書的家長朋友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促使我們兒科醫生多學習,一方面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用專業知識去解讀這些問題,再科普反饋給家長,幫助家長做兒童最好的醫生。
一、兒童為什么容易感染發熱?
兒童發熱最常見的病因為細菌、病毒、支原體、立克次氏體等各類病原微生物侵襲感染引起的,注射一種疫苗只能預防或減輕這一種病原體的感染,盡管兒童從出生就開始打疫苗,但相對于生存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病原體,目前還只有少量病原體有可以應用的疫苗。疫苗的研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是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研發、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和評估,才有可能被批準臨床應用。
兒童容易感染發熱的原因包括: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這些病原體容易侵入的器官系統發育也在完善中,缺乏自我保護的生活能力。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成熟,對體溫的調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兒童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和產熱的調節相對不穩定,也使得他們更容易發熱。
二、疫苗的研發應用過程有哪些?
任何疫苗的研發到臨床應用,都要經歷漫長而艱辛的基礎研究階段、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三大階段。基礎研究階段分為病原體研究和疫苗設計兩大階段,臨床前研究階段分為實驗室測試和動物實驗兩大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任何可能威脅人體健康的問題,都會被叫停終止研究的。
臨床試驗階段分為三期:I期將考察疫苗在人體里的安全性,受試者數量較少,約在百例左右;Ⅱ期則考察疫苗有效性,檢測疫苗能否刺激白細胞產生抗體,受試者在幾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試者數量最為龐大,耗時最久,要采用隨機、盲發、安慰劑等對照設計,在近萬人群中全面評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順利通過了上述基礎研究、臨床前研究和三期臨床試驗,疫苗才可以得到應用到人體的上市審批。審批通過后,還要進行長久的上市后監測,即 Ⅳ 期臨床研究和觀察,對疫苗在更大規模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持久的評價,以識別長期的不良反應或疫苗效果的變化。發現問題,都要及時評估分析原因,必要時叫停疫苗的臨床應用。
三、疫苗注射前后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1.兒童疫苗接種前,家長應確定好疫苗接種機構,要到國家認定的疫苗接種門診進行接種,一般是所在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以及婦幼保健機構。
2.應向接種人員如實提供兒童的健康狀況,特別注意兒童近期有無急性疾病、過敏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神經系統疾患等情形。
3.在新生兒接種疫苗前,家長需配合接種人員,做好新生兒健康狀況的問診和一般健康檢查,提供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包括出生時是否為足月順產、出生體重多少、新生兒出生評分情況、有無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患有某種疾病等等,以便接種人員正確掌握疫苗接種的禁忌證,并決定是否接種疫苗。
4.兒童進行接種疫苗后,應在預防接種單位留觀至少30分鐘。部分兒童在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些反應,如低熱、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上述癥狀一般持續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處理。
5.兒童接種疫苗后出現上述反應,應該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如果發生嚴重反應,及時就醫。
四、疫苗注射的作用有哪些?
1.預防疾病
疫苗注射的主要目的是讓其中的抗原成分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針對特定病原體的抗體和記憶細胞。當人體再次接觸到相同的病原體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識別并啟動免疫反應清除病原體,預防相應疾病的發生。
2.控制傳染病傳播
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可以減少社會群體的傳染源數量,使傳染病的傳播鏈被切斷或難以形成。當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后,即使有少數未接種者接觸到病原體,也因周圍大部分人具有免疫力而難以被感染,從而阻斷疾病在人群中的傳播。
3.減輕疾病嚴重程度
部分接種疫苗后仍有被感染的可能,比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但由于免疫系統已經經過“疫苗的訓練”,提高了對相應疾病的抵抗力,會減輕疾病對機體的損害,降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減少住院、重癥和死亡的風險。
4.節省醫療成本
預防疾病的發生,可以減少因疾病治療所產生的住院費、藥費、檢查費等醫療費用,也降低了因疾病導致的勞動力損失等間接成本,減輕了個人和社會的醫療負擔,使醫療資源能夠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5.保護弱勢群體
兒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弱勢群體,自身的免疫力弱,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較重。疫苗為他們提供了重要的保護,降低了感染疾病的風險,也減少了疾病所導致的不良后果。
6.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疫苗接種是重要的國家公共衛生措施。當社會人群中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比例時,可以形成群體免疫屏障,保護了接種疫苗的個體,也為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法接種疫苗的人(如對疫苗過敏者、免疫缺陷者等)提供了間接保護,降低了疾病在整個群體中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
7.促進社會繁榮發展
疫苗注射減少了疾病的發生、保障了大眾健康,兒童可以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居民百姓能夠更幸福安康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有助于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徐靈敏 兒科主任醫師
為了傳播兒童健康知識,讓家長學習到更多育兒知識和技能,也培養孩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徐靈敏主任醫師撰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科普圖書《兒科急診急癥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6436.html》,為2019年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兒科常見病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93161.html》姊妹篇。本書從如何防治“可怕的嬰兒猝死綜合癥”開始,闡述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急診急癥的防治原則,以及如何面對發熱、驚厥、大小便異常、哭鬧、聲音嘶啞等兒童常見急癥。被評選。您可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書。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