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話題與膠東尋根有關,這次要尋根的是一位石姓闖關東后人。
根據這位朋友介紹,其家族原籍在“登州府海陽縣松山相潘氏社”,清代闖關東至現遼寧本溪一帶定居。經過歷史變遷,上述地名已經查詢不到。他因此留言給我們,想嘗試了解原籍地的詳細信息。
受方言發音等因素的影響,闖關東后人所提供的原籍地名時常會出現“諧音轉寫”的情況。這位石姓朋友口中的“海陽縣松山相潘氏社”,準確寫法應為“海陽縣嵩山鄉盤石社”(注:海陽建縣之前,嵩山鄉屬萊陽縣。在清康熙版《萊陽縣志》中,就提到了盤石社)。
“盤石社”的地理指向比較明確。看到中的“盤石”字樣,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聯想到現在海陽市的“盤石店鎮”。沒錯,“盤石社”和“盤石店鎮”都是因“盤石店村”而得名,指代的也都是周邊區域,但兩者的轄區并不完全重合,現在盤石店鎮的管轄范圍要大于過去的盤石社。
(▲現海陽市盤石店鎮的位置示意)
根據光緒版《海陽縣續志》記載,盤石社共轄二十五個村,分別是:盤石店集、小魯家、大柴、小柴、元下(院下)、小店、楊格莊、柴嶺固(崮)、金銀固(崮)、 大莊、苗家(繆家)、井家溝、潘家莊、野口、嘴子前、嘴子后、大魯家、薛家、龍頭、陶園(桃李)、蘭家疃(欒家疃)、潘家溝、夏石(霞石)、周家溝、北山后。(注:大、小魯家對應的是現在的南、北魯家。)
結合盤石社的管轄范圍,以及尋根者的姓氏(石姓),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推論:上述村莊當中,如果哪個有石姓人居住,就有可能是這支闖關東后人的祖居地。
而查詢《海陽市鎮村簡志》等地名資料可知,龍頭村、嘴子后兩村有石姓人居住,其中龍頭村的石姓較多,嘴子后村的石姓較少(該村以王姓為主)。據此推斷,龍頭村是這支石姓闖關東后人祖居地的可能性較大。
龍頭村毗鄰盤石水庫,自然風光比較不錯,筆者此前曾路過多次。關于該村的由來,《海陽市鎮村簡志》收錄的說法為:明萬歷年間,孟姓建村。因建村于龍角山東麓,故命名龍頭村。后有李、石、王等姓遷來定居。
根據2002年時的統計,龍頭村有360戶,包括石、李、王、孟、劉、宮、修等姓氏,其中石姓人口較多。但當地石姓人又是從何處遷來?暫時未見記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