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顯示,“亞洲保險中介第一股”陷入90億元的理財產品爆雷的兌付危機之中。
『A智慧保』根據網傳消息進行了梳理,該風險事件形成的主要誘因是9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劃”等理財產品用來買了智能未來和華普集團股票,而兩者股價暴跌造成了流動性危機。
恰巧這一期間,泛華在美發布公告,也就是2025年1月27日,泛華創始人胡義南因“個人原因”辭去智能未來董事及副董事長職務。加上2024年10月,泛華控股更名為智能未來,網傳事件令人感覺蹊蹺。
從如日中天的中國保險中介巨頭到創始人辭職、公司更名、面臨投資者“討伐”,泛華惹火燒身已成不爭事實。
誘 因一
員工持股計劃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網上或者接受媒體采訪講述,泛華90億元理財產品兌付風波始末浮出水面。
據報道,早在2019年,就有泛華的代理人簽署了“員工持股計劃”。
據一名投資者反映,當時簽署的合同里稱,為增強企業競爭力,設立泛華員工持股計劃,與受托人深圳普益磐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讓泛華員工和代理人通過投資泛華金控股票獲取上市公司每年利潤分紅。投資金額不低于10萬元人民幣,不高于18萬元人民幣,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年化分紅收益率目標為7.5%;委托人人數不超過200人。該計劃委托人僅限于泛華金控旗下公司員工或簽約代理人。
該計劃到期后,這位投資者沒有贖回本金,選擇復投。2024年8月,上述投資人接到通知,該計劃無法兌付了。
從字面意思來看,泛華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理財產品,應該是只能泛華的員工或簽約代理人購買,為什么出現很多并不在泛華工作的投資人購買?
從多名投資人的講述來看,非員工被開了泛華的工號得以購買這類產品。真假尚不知曉,還需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
不僅如此,從2024年7月起,泛華及其關聯公司被曝有幾款理財產品無法兌付,這些理財產品承諾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7.5%—9%區間。
在目前環境下,如此高的收益率會羨煞很多人。不得不提醒的是,當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如果收益率能夠達到上述水平時,就要提高警惕了。
正如原銀保監會黨委書記郭樹清在2018年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警示投資者,“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了”。
誘 因二
股價下跌致流動性問題
必須承認的是,投資者追求更高的年化收益率無可厚非。但是,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確認好所募集資金的投向。
泛華所募集資金用來購買了哪些資產?根據投資人講述,在購買了“員工持股計劃”一年多后,他們被安排簽署計劃終止協議,并與成立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的公司重新簽署了股票轉讓與代持協議,約定將上述“員工持股計劃”中的本金及收益全部用于購買泛華控股股票(現更名為“智能未來”)和華普集團的股票。
華普集團于2024年3月13日由原普益集團轉型更名而來。普益集團成立于2010年,主要發展第三方財富管理市場,2019年于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從2023年12月以來,普益集團先后宣布了重要的人事調整和股權投資交易。特別在股權關系上,2023年12月8日,普益集團完成與泛華控股集團部分股東的股票置換。普益持有泛華50.1%的股權,泛華參與股東持有普益76.7%股權,泛華的實際擁有人保持不變,經營一切如常。
2024年,普益宣布開啟全新篇章,并稱“普益與泛華兩家目標一致、分別在保險和財富管理賽道深耕、同樣具備LPL基因的實力型企業正式聯手,中國版LPL雛形已現”。
2024年2月23日
不過,資本市場似乎卻對此番“雄心戰略”潑了一盆冷水。從股價表現來看,智能未來股價2024年全年跌83%,當前股價為0.38美元/股;華普集團2024年全年股價跌96%,當前股價為0.22美元/股。
回到員工持股計劃上,據投資者稱,面對投資者的兌付需求,泛華提出過5種解決方案:將本金按130%比例及收益全部轉化為信托收益持有;一次性支付10%現金,剩余90%轉為信托收益繼續持有;本金及收益以現金10年分期付款;一次性買斷,只需支付30%現金,剩余由投資者全部認虧;組合方案。
從解決方案來看,無論投資者選擇哪一個方案,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損失。
現 實
賬面流動資金縮水
泛華是中國老牌保險中介公司,由胡義南1998年創立于廣州,并于2007年登陸納斯達克。泛華當年的這一壯舉轟動保險圈。
泛華發行價更是兩度上調,從最初的11美元至13美元,提高到后來的13美元至15美元,再到最后的16美元發行價。
首日開盤后,泛華股價一路走高,并以25.29美元報收,漲幅高達58.06%。在資本市場上一時風頭無兩。
泛華也是很多中小保險中介機構追逐的對象,泛華自身也在追求變化。2023年初泛華向市場推出行業公共基礎設施平臺——泛華開放平臺,加速并購整合,探路MGA。
2023年2月15日
到了2024年,泛華的經營可以說今非夕比。截至2024年6月末,泛華控股總資產38.21億元。其中,公司賬面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1.94億元;營收同比大降超四成,為11.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跌超過九成以上,為473.80萬元。
在2024年2月,泛華還引入新加坡華德集團及其合作伙伴5億美元投資。伴隨著華德集團的注資,泛華迎來了高層人事變動。華德集團創始人白振華加入泛華董事會,出任董事長。胡義南則出任副董事長,并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直至2025年1月27日,其宣布因“個人原因”辭任董事和副董事長職務。
此外,『A智慧保』發現,2024年12月,寧波金融監管局披露了一則《舉報事項告知書公告送達》,似乎就關乎于此。
公告顯示,舉報人關于泛華聯興保險銷售股份公司寧波分公司的舉報材料已于2024年11月16日收悉。告知書稱,因舉報人參與的投資項目不屬于保險產品,簽署合同的對象也不是由寧波監管局頒發相關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機構,關于上述機構涉嫌違規銷售等事項建議向公安、司法等有權部門反映。
舉報人在材料中反映的泛華普益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不是由寧波金融監管局頒發相關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機構,關于該機構及相關人員涉嫌違規事項建議向有權部門反映。
寧波金融監管局在職責范圍內受理舉辦人反映的泛華聯興保險銷售股份公司寧波分公司涉嫌違反保險監管規定事項,請舉報人補正該機構涉嫌違規情形相關資料。
2025年1月24日,寧波金融監管局再次發布給上述舉報人的《舉報事項告知書公告送達》稱,“舉報人關于泛華聯興保險銷售股份公司寧波分公司的舉報材料收悉,由于情況比較復雜,涉及到與總局聯動,現不能在60日內辦結。根據《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辦法》有關規定,延長辦理期限30日,請耐心等候”。
上述公告中點名的泛華聯興正是泛華旗下全資子公司,是泛華業務運營主體。經過20多年的發展,銷售網絡覆蓋23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5家省級分公司,銷售網點592個。
不論是從媒體的報道,還是投資者的舉報,亦或是監管的回復來看,泛華正在惹火燒身。
一周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