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可太熱鬧了。
哪吒再次封神,《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破82億,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更夸張的是,國內還在持續刷新票房紀錄,海外電影市場也已經迫不及待了:
影片還未上映,IMDB開分已經8.2分,部分影院僅是開了個預售,就已經被搶購一空。
而另一邊,國產制造的人工智能軟件DeepSeek登頂美區App Store,「暴打」從前火遍全球的ChatGPT,引發行業震蕩。
就連特朗普和馬斯克,也第一時間感受到了沖擊。
中國人自己的作品,早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人工智能成為熱門話題的這幾年里,我們好像總在談論國外的技術。
早前ChatGPT風靡全球,有一段時間在互聯網上被視為「權威」,什么都要看看ChatGPT的意見才行。
但DeepSeek的強勢登場,改寫了一切。
同樣可以幫助使用者解答問題、整理資料,甚至可以書寫代碼,與此同時,免費供全球用戶無限調用。
它的用戶量增長速度有多可怕?
第一次,有類似產品超過ChatGPT下載量,登頂美國區App Store第一。
Scale AI創始人亞歷山大·王直呼恐怖:
過去十年來,美國可能一直在人工智能競賽中領先于中國,但DeepSeek的AI大模型發布可能會「改變一切」。
畢竟,DeepSeek的優勢太耀眼了。
要知道,DeepSeek的模型如果放在硅谷可能需要數億投資才能構建,但DeepSeek的團隊卻耗資極低。
僅用了對手不到十分之一的資源,就可以與之對打。
于是「行業老大」也坐不住了,OpenAI的創始人Sam AITman在見證到其恐怖如斯的競爭實力后,也不得不肯定DeepSeek的優越:
DeepSeek讓人印象深刻,特別在于提供模型的性價比上。
引發行業地震的第一時間,特朗普也關注到了這波來自中國的強勁實力。
自家壟斷級別的優勢被打破,他的言語間也察覺出幾分著急:
中國公司發布DeepSeek人工智能應該給我們的行業敲響警鐘,我們需要專注于競爭以贏得勝利。
不過最好笑的,還是美國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用DeepSeek「拉踩」美國AI產品:
中國甚至在命名上也擊敗了我們,深度求索聽起來就像是你會用人工智能從事的工作。
隨機字母組合哪里去了?GPT,Grok這樣的名字都到哪里去了?
誰會用人工智能的實際功用來命名人工智能企業?我們現在被深度求索痛扁。
向來自信爆棚的馬斯克,也難得被激起斗志,在WELT經濟峰會公布上,先是客氣夸贊了一番:
中國有很多聰明且非常有上進心的工程師,應該預料到中國可以做出很多偉大的東西,DeepSeek只是之一。
而后才露出熟悉的一面,「承諾」自家旗下AI公司很快就會發布比 DeepSeek更好的模型。
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樣一款領先全球的技術,并不來自于哪家大型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家創業公司。
引領者還是一個85后的創業者,名叫梁文鋒。
他并不是自小就接觸新進技術或是見多識廣,只出生自普通家庭,但自小學習成績優異,尤其喜歡研究數學。
考入浙大后,他并沒有忙于為將來畢業找工作填補簡歷,反而利用當下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金融市場。
雖然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但「技術理想主義者」梁文鋒沒有止步于此。
抱著「中國必然需要有人占到技術前沿」的念頭,他走進人工智能領域,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就讓DeepSeek引發行業地震。
即使走到前沿,他也依舊保持著初心,希望AI成為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的東西。
小成本撬動大經濟,DeepSeek甚至沖擊到了美國股市。
讓來自中國的科技力量,被全世界仰視。
如果說DeepSeek的出現,是國產科學技術上的一大突破,那么向來為國人所驕傲的中國文化,這兩年也在攀登新的高峰。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兩個人,馮驥和餃子。
出身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作專業的馮驥,和我們往常看到的學霸完全不一樣,讀書時期整日沉溺在游戲之中。
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年輕人,帶著僅有7人的創業團隊,創造出了首部國產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
上線當天,就成為Steam、WeGame多個游戲平臺的銷量榜首,幾個小時內吸引120萬玩家,全球銷量突破1800萬套。
打破了《EIden Ring》、《博德之門3》和《賽博朋克2077》的歷史最高記錄。
游戲畫面精美至極,為了能最大程度展現中國神話故事原生質感,團隊實地探訪36個取景地,將諸多中式古建筑和彩塑還原至游戲中。
還記得游戲上時國內玩家的興奮程度,紛紛表示終于找到歸屬感:
我在美國西部做過荒野大鏢客,在古希臘斬過歐洲眾神,在日本戰國時代當過武士,也在中世紀的歐洲當過刺客。
現在,我終于可以回到我的國家,做一回我小時候最崇拜的齊天大圣。
俗話說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這樣一部扎根于本土神話傳話的游戲,也吸引了無數國外玩家的好奇心。
馬斯克喜歡到要把自己的臉P到孫悟空的臉上。
還有很多外國玩家為了玩這款游戲,甚至開始惡補原著《西游記》,了解里面的故事。
就連去年的年度游戲頒獎,「年度最佳游戲」獎項頒給了索尼的《宇宙機器人》,都引發眾多國外玩家的不解:
悟空沒獎?
這般護犢子的語氣,不知道的,還以為《黑神話·悟空》才是他們自產的游戲呢!
不知道是不是叛逆容易出天才,和馮驥相似,有個學醫的大學生,也在半途「拋棄本業」,轉頭搞起了動畫。
搖身一變,成了僅憑兩部作品就坐擁100億票房的電影導演餃子,爽文小說也不敢這么寫。
但餃子做到了,這過程并不容易。
里面1900多個特效鏡頭,兩年的劇本打磨,三年的動畫制作,4000多人的共同努力,才打造出了這部一舉沖進全球票房榜TOP35的神作。
海外還未上映,光景已經一片大好,北美開票情況「恐怖如斯」。
新西蘭原本2月13日上映,提前到了2月10日,上座率爆滿,甚至需要打電話加場。
在北美還未上映的情況下,IMDb開分就已經是8.2的高分了。
法國媒體排面也給的很足,報道標題用的是:
中國VS好萊塢:這部電影票房大爆,成為《阿凡達3》和《侏羅紀4》強力競爭對手。
是的,就這么一部電影,只身對打好萊塢過往經典神作。
就連好萊塢自己的媒體《好萊塢報道者》都評價稱:
《哪吒》以頂尖動畫技術與深刻敘事,重新定義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高度。
兩個「不務正業」的叛逆藝術家,靠著游戲和動畫,讓世界對中國文化開了眼。
餃子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提起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遇上一個好時代,才有這樣的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時只當是他自己的謙辭,如今再看來,才得知言語中的驕傲。
無論是DeepSeek「想讓人人用得起AI」的初心,《黑神話·悟空》要做中國自己神話游戲的執念,亦或是《哪吒》系列對經典故事的詮釋。
事實證明,自家的能力早已足夠拔尖,攀登頂峰更需要的是「相信自己能行」的信念與「只待一戰」的時機。
正如馮驥所說:「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先得走起來,才能走出去,被全世界看到。
更難得的是,自家人之間比起競爭,更多的是惺惺相惜的感情,就比如,《哪吒2》集齊國內138家動畫制作公司的聯手托舉。
其中甚至包含多家被視作「市場競爭對手」的其他優秀國漫團隊:
《熊出沒》系列的華強方特,《長安三萬里》的追光動畫,《凡人修仙傳》的原力,拿出壓箱底「水墨粒子技術」支持的《深海》團隊。
像龍宮里所有人摘下身上的鱗片給敖丙一樣,做完了《哪吒2》。
到如今,這番成績已經不單單代表著某一部電影的成功,而是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國漫力量的崛起。
再比如,馮驥談起DeepSeek的那句:「可能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
只有走過相同道路的人,才懂得過程之艱辛,成果之珍貴。
我們已然來到最好的時代,成為世界中心矚目的存在。
接下來,還會有怎樣驚艷的國產作品出現?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