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了解,在1945年8月日軍投降后,我軍從關內抽調了部隊挺進東北,并改建為東北民主聯軍,而后再整編為東北野戰軍,戰斗力號稱四大野戰軍之首。
當時,東北野戰軍的戰斗力之所以強悍,一方面就是在東北地區,搜集到了不少日軍遺留的武器裝備,比如戰斗機、炮艇、坦克、裝甲車、各類火炮等。
同時,東野還吸收了不少日籍航空人才充當飛行教員,為解放軍的空軍部隊建設打下了基礎,我軍規模化的第一支炮兵部隊,也是在東北野戰軍時期組建完成的。
相比之下,關內的華野、西野、中野等部隊,在武器裝備方面,不管是數量和質量上,和東野完全就不是一個水平。
那么,東北野戰軍(以下簡稱為“四野”)在東北地區,究竟搜集到了多少日軍武器裝備呢?
我也查閱了一下相關史料。今天,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東北野戰軍的日軍武器裝備詳細來源!
首先,在蘇聯打敗日本關東軍后,便向我軍東北地區部隊,移交了大量日造武器,蘇援武器占據了東北部隊的重要準備來源。
1945年9月,我軍曾克林部便從沈陽蘇家屯軍火庫,運出2萬支步槍,1000挺機槍,156門迫擊炮、山炮和野戰炮。
隨后,我軍周保中部又從沈陽原日軍軍火庫,運出1.1萬支步槍。周佳美部又從駐錦州蘇軍手里,取得步槍1萬余支,手槍200余支,機槍近500挺,還有各類火炮50余門。
到1945年11月底,根據相關資料,蘇軍提供的武器援助,包括槍10萬支,各類大炮300門,而后遼東軍區又從蘇軍手里拿到了十余部列車的槍支彈藥。
后來,隨著中共東北部隊的持續擴大,從1946年到1947年,朝鮮方面又從國內向我軍提供了2000余部列車的日軍遺留物資,包括各類槍支、山炮、野炮、高射炮、榴彈炮等。
后來,來自蘇聯的日造武器援助越來越少,就算是有,也是按照“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換,比如用廢鋼鐵從蘇軍手里換取滿洲里的日軍軍火庫,這里面就包括了坦克和裝甲車。
從相關資料來看,在抗戰勝利后開始,我軍東北部隊,通過蘇軍直接或者間接搜集到的日軍裝備有:步騎槍70余萬支,各類火炮、迫擊炮4000余門,輕重機槍1.5萬余挺,飛機900架,坦克700余輛。
然后,還有一部分日軍武器,便是我軍東北部隊從東北各地田間湖泊里收集而來。
當時,日本關東軍在投降之時,妄圖日后再次侵略中國,便將大批武器彈藥藏匿在野外。在我軍進駐東北后,立即成立搜集工作隊,搜尋日軍遺留武器。
從1945年12月到1947年6月,東北部隊一共搜集到各型炮彈60余萬發,火炮700多門。
最后,依靠這些火炮,東北部隊迅速組建了6個炮兵營和10個炮兵團,東北炮兵基礎也由此奠定,東北野戰軍也依靠這些武器裝備,發展出百萬大軍。
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一戰定乾坤,解放東北全境,東北大局從此敲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