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后期,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分別是蜀國和魏國中后期的掌權者,在各自國家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那么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相比,誰更專權?二人根本不在同一等級。
其一,諸葛亮是相父,司馬懿只是普通的托孤大臣。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臥床不起一年多,自知大限已到,于是召來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來到永安,交代后事(托孤)。他自知自己的兒子劉禪天資愚笨,于是對諸葛亮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是大忠臣,豈能篡奪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于是不停跪拜,涕淚橫流。劉備臨終前,再三叮囑太子劉禪要像對待他一樣對待諸葛亮,稱呼諸葛亮為“相父”。劉禪謹記于心,對諸葛亮倍加信任,朝廷有什么重大事情都會親自來到諸葛亮府邸,請教諸葛亮的意見。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臨終前,給兒子曹叡安排了四位托孤大臣,分別是司馬懿、曹真、陳群、曹休,這四人當時的職務都是大將軍,其中曹真是曹操的義子,曹休也是曹魏宗親。司馬懿在四人之中,并不顯眼,甚至很普通。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前,給八歲的養子曹芳安排了兩位托孤大臣,分別是司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真之子,官拜大將軍,掌握兵權。司馬懿雖然是一位老臣,但是他的地位比不上年輕氣盛的曹爽。面對曹爽的咄咄逼人,司馬懿不得不再三退讓,在家里面裝病。
其二,諸葛亮在蜀國的對手很弱,司馬懿在魏國的對手很強。
后主劉禪剛登基時,雖然已經17歲了,但是治理國家經驗不足,蜀漢大權全部在丞相諸葛亮手里,用“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政歸葛氏,祭則寡人”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如諸葛亮決定了的事情,后主劉禪都會贊成,給予支持。
蜀漢另一位托孤大臣是尚書令李嚴,他先后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手下為官,后歸順劉備,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公元222年,東征孫權大敗而歸的劉備越級提拔李嚴為尚書令。過了一年,劉備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將劉禪托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兩人。劉備臨終前,已經意識到蜀漢無人能夠制衡諸葛亮,于是越級提拔李嚴,想讓李嚴制衡諸葛亮。
但是李嚴的才能、身份地位和諸葛亮相比,差得太多了,后來李嚴因為犯了一些小錯,被諸葛亮彈劾,成為老百姓,被流放梓潼郡。諸葛亮談笑風生之間,便干掉了自己的對手李嚴。李嚴對于諸葛亮來說,太弱了,太嫩了。
司馬懿面對大將軍曹爽,他剛開始不得不服軟,退避三舍。曹爽對司馬懿打壓得非常厲害,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向魏帝保奏司馬懿為太傅,雖然司馬懿獲得了“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等特殊待遇,地位尊崇,但從此司馬懿便成為一個吉祥物,沒有什么實權了。魏國朝堂成為司馬懿的對手曹爽的一言堂,沒人敢反對。如果不是曹爽兄弟幾人一起陪著曹芳出城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只能老死在病床之上了。
結語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在各自國家的專權程度根本不在同一等級。其中諸葛亮是后主劉禪的相父,自始至終都是蜀國的第一人,實際掌權者,而司馬懿只是一個普通的托孤大臣,他在前期處處被曹爽壓制,直到高平陵政變之變除掉曹爽后,才成為魏國的實際掌權者,然而又發生了王凌叛亂。司馬懿平定王凌叛亂后,不久便病逝了,他完全掌控魏國朝堂的時間太短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