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為了深化學習型干警研究型團隊書香機關建設,為推動審判事業發展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今年起,持續開展“薦書、讀書、品書”活動,期冀廣大干警在工作之余,學會享受獨處時光,汲取知識養分,提升履職能力,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金昌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貢獻法院力量。
在凜冬深處聽見春的呼吸
在遲子建的《是冬天也是春天》中,北國的風雪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生命的隱喻。我跟隨她一道回到童年時的故鄉,那些在寒風中搖曳的枯枝,冰封下涌動的暗流,都在訴說著一個永恒的真理:冬天與春天從來不是對立的存在,而是生命長河中的兩個相鄰的驛站。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春暖花開,都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禮物。
生命的雙重奏......
“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也沒有不會到來的春天。”
冬天,像是一位冷峻的智者,給世界披上一層清冷的紗幕。寒風凜冽,吹落枝頭最后一片枯葉,萬物在這冰天雪地中蟄伏。大地一片沉寂,好似時間都被凍住。在呼蘭河畔,冰層下的河水依然在流動,就像生命從未停止過它的腳步。遲子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北國冬天的嚴酷,卻又在字里行間透露出春天的訊息。屋檐下的冰凌折射著陽光,如同一串串晶瑩的風鈴,在寒風中奏響生命的贊歌。這種對寒冬的詩意凝視,讓人想起挪威畫家蒙克筆下的暴風雪:在看似暴烈的自然中,始終存在著某種神秘的秩序與美感。大自然以其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韌性。在零下四十度的極寒中,達子香的根系依然在凍土中延伸,等待著春天的召喚。這種生命的智慧,教會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當春天的第一縷微風輕輕拂過,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起床號,大地蘇醒、小草破土、新芽搖曳、河流解凍,奏響歡快的樂章,一路奔騰,訴說著春的喜悅。
暗夜中的微光......
“好在繁華落盡,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脈燭火在記憶中跳蕩,讓我依然能在每年的這個時刻,在極寒之地,幻想春天!”
書中人物的命運起伏,恰似北國的四季輪回。當老伐木工講述年輕時遭遇的雪崩,言語間不再是恐懼的顫抖,而是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恩。那些被時光打磨的傷痕,最終都化作掌心的紋路,指引著后來者在風雪中辨認方向。在書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是那么的寶貴,無論是歡樂的笑聲、淚水還是挫折的困苦,都是構成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許記憶是治愈傷痛的良藥。遲子建筆下的人物,總是在回憶中找到前行的力量。那些曾經的苦難,經過時間的沉淀,最終化作生命的養分,滋養著未來的希望。這種在逆境中堅持的精神,如同北極星般永恒,指引著迷失的靈魂找到歸途。
生命不息的見證......
“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也沒有不會到來的春天。”
在北方的黑土地上,農民們深諳休養生息之道。深秋收割后的田野不會急于翻耕,因為他們知道,覆蓋的皚皚白雪,是大自然的饋贈。這種對自然規律的尊重,體現了生命的智慧,也啟示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學會停頓與思考。小說的結尾處,暴風雪過后的山林升起裊裊炊煙,折斷的白樺樹樁上萌發新綠。就像大興安嶺的偃松,在嚴寒中匍匐,在春風中挺立。這種不屈的精神,正是生命最動人的篇章。
在遲子建的筆下,冬天與春天的界限變得模糊而富有詩意。那些經歷過嚴冬的生命,終將在某個清晨突然明白:真正的春天不在溫度計的刻度上,而在歷經寒暑依然跳動的心臟里。就像凍土帶上的達子香,總能在殘雪未消時點燃漫山遍野的紫紅,向世界宣告——生命的輪回從未停止,每個冬天的句點都是春暖花開。
供稿:金昌中院第三黨支部 李姝萱 編輯:金昌中院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