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編譯
導語:
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迅速變化的背景下,特朗普的政策將深刻影響中美關系及全球穩定。然而,他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所采取的舉措充滿矛盾,從推遲TikTok禁令到對華加征關稅,再到與中方展開“友好”對話,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復雜且難以預測。本文探討了特朗普如何通過“強人外交”和個人交易重新塑造中美關系。在此過程中,特朗普能否與中國達成“前所未有的優越協議”值得深思。此外,面對特朗普“自相矛盾”的政策帶來的挑戰,中美關系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本文編譯自《國會山報》(The Hill)網站評論文章,原標題為《特朗普的中國博弈:重新定義中美關系》(Trump’s China gamble: Redefining US-Beijing relations),作者是《國會山報》記者伊姆蘭·哈立德(Imran Khalid)。文章略有刪改,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思考,與公眾號立場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朗普如何重新界定中美關系,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議題,對國際貿易、供應鏈和安全將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特朗普的政策至今充滿矛盾和不確定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特朗普在上任首日簽署行政命令,推遲執行對TikTok的禁令,并表示TikTok在選舉中幫助他贏得了年輕選民的支持。其次,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雖然這一稅率低于競選時提出的60%,但仍給國際市場帶來了巨大震動。再者,在與中方領導人的“友好”通話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雙方將共同努力“解決許多問題”,并致力于“讓世界更加和平安全”。盡管特朗普在意識形態上與前任總統有所不同,但他依然秉持“個人交易”和強人外交的理念,這也引發了外界對這種手段能否有效應對復雜中美關系的質疑。
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理念深深植根于“恢復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愿景之中。回顧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他將自己的總統生涯視為一場“從脫離現實的精英手中奪回控制權”的斗爭,試圖將國家的關注重新聚焦于基層民眾。他言辭激烈地批評外國對美國產業的利用,并承諾改變全球貿易不平衡的局面,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這一愿景的核心是改善基礎設施和振興國內制造業,而這些目標與他激進的貿易策略密切相關,即以關稅為武器。
除了經濟承諾,特朗普還誓言打擊非法移民,明確將政府塑造為抵御國家安全威脅的堅固防線。然而,他在宣稱要為和平鋪路的同時,發表了一個驚人的聲明:“我們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僅僅是我們贏得的戰斗,還包括我們結束的戰爭,甚至是我們沒有進入的戰爭。我最驕傲的遺產將是成為一位‘和平締造者和統一者’。”這番話暗示,特朗普或許會避免在某些問題上與中國發生沖突,尋求外交途徑解決爭議。
然而,特朗普的內閣成員卻呈現了另一番景象。盡管特朗普號稱要為和平努力,他依然挑選了一個充滿鷹派人物的團隊——包括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國防部長彼得·赫格瑟斯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魯比奧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稱中國是所謂“美國所面臨的最強大、最危險的對手”,這無疑為特朗普對華強硬立場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特朗普仍堅定不移地將關稅視為外交工具,對歐盟的批評較少,但對中國的言辭則更加尖銳。
盡管如此,中美關系并非完全沒有外交曙光。中美高層通話后,中國領導人回應了特朗普的善意,表示希望中美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起點”。據報道,特朗普有意在上任后的100天內訪華,顯示出他對中美談判持開放態度。雖然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備受拜登政府和國會兩黨鷹派人士的關注,但特朗普更看重的是自己作為談判者的能力。他致力于與國際領導人建立穩固關系,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協議,該協議或將重新定義這一歷來復雜多變、在對抗與勉強合作間搖擺不定的雙邊關系。
特朗普深信,憑借他在談判桌上的堅定信念與高超技巧,能夠與中國達成一項“前所未有的優越協議”。然而,現實中要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許多困難源自特朗普本人在第一任期內的決策。貿易戰所帶來的關稅舉措和立法行動,加劇了美中經濟關系的脫鉤趨勢,即便在政策轉變后,這一趨勢可能依然會持續,成為難以輕易逆轉的結構性問題。
編譯:趙柯嵐
編務:曾玉婷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民智開通了“知識星球”,歡迎大家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