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當下戰績是這樣的:
一路高歌。
大年初二看的時候,只覺得這部電影沒讓人失望。不承想,飆升的票房,是每天一個變化,接連打破多個記錄。
震撼業內業外,好似給大家傳遞出一種信號:電影市場要回暖了?國產動畫也迎來了春天?是同行的襯托,還是哪吒逆天改命?
討論太多了,看到這樣一句評價,倒是說得實在:“《熊出沒》就是尺,比熊高的都不賴,比熊低的各有各的爛法。”
熊熊穩定發揮,一向都是春節檔質檢員。
1.高開瘋走的《哪吒2》
小時候,我也比較喜歡看電視。那些吸引Z時代小朋友的動畫片,我是看了不少。
這里面就有《熊出沒》電視版,還有主題曲為“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的哪吒動畫片。
結合當下的系列電影來看,驗證了一點:我們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在年輕。
動畫片的觀影受眾一直很穩定。因為,大人看電影不一定會帶小孩,但小孩看電影,大多會帶一個大人。
而《哪吒2》的觀眾覆蓋面,是自小到老,一并“拿捏”。就是不管你屬于哪個人群,總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體悟出那么一點東西來。
可以怎么解讀呢?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只說內容本身,這就像每個參與者很“私人”的創作。
而為什么能引發不同觀影人群的共鳴,也就微妙在這里。在網站上看了《哪吒2》的幕后紀實后,看到一位參與人員說,導演是把控全局的,但事實上,他在制作自己負責的鏡頭時,也會像導演去思考,怎么做才會讓情節更好銜接。
都知道這部電影融入了多家公司、多個從業者的心血,其實就如那位參與人員說的,大家只是在做分內之事,但想得可能會更多。
因為如果一個人知道這是部“大制作”,只要思想跟得上,就會不自覺把自己代入到一個更高階的情境中去完成這件事。
所以,不管是餃子,還是參與制作的從業者,大多都有過修改推翻、痛苦想要放棄的制作狀態,直至完成制作的那一瞬間,如釋重負。
這種起伏的心境,本身就是一種成長與突破。所以,當這么多人投入制作的時候,很難不照見一眾觀影者的內心與現實。
我想,這也許是觸動更多人的原因之一。
2.電影市場到底怎么了
時間往前推,不時能在網上刷到:現在的電影市場也是到了寒冬,電影院都沒什么人去了,經營影院的也虧麻了,觀眾也跟著唏噓“怎么現在的有些影視劇越來越垃圾了”……
太難了,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
聽說,現在電影依賴檔期,譬如五一檔、暑假檔、國慶檔等,而影院又依賴好片,好片又依賴觀眾,環環相扣,一個環節斷層了,直接票房撲街。
我不知道電影市場怎么了,但我作為觀眾,也認為要想拍出好電影,別把觀眾當傻子就行。
降智和反智,有時很難說指的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
反正,各有各的需求和標準吧。狂歡還是悲壯,都是答案。
有一次在路上,聽到一個初中生說:“xx(一個軟件)是什么?”
我突然覺得,都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那他們而今接受的信息、腦子里的想法,是不是也可以代表著某種未來走向。
說不定,等10后、20后長大了,還會形成新的消費市場,這也可能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古早產物被他們淡忘、忽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