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晚結束后,春晚直播現場后臺的場面也罕見被公開。
與大家想象中的后臺主持人補妝、換裝不同,5位主持人在后臺卻專注于熟悉稿子內容。
任魯豫、撒貝寧、尼格買提、龍洋和馬凡舒他們圍成一個圓,大家按照彩排順序一個接一個地背稿。
即使是在后臺,他們沒有絲毫松懈,每一句臺詞的停頓,每一個手勢的揮起,都十分講究。
看了這段流出的視頻,大家不得不承認:厲害的人,他們都自帶“優秀”的屬性。
記得任魯豫曾在鏡頭面前說道:
“主持人就是要第一個到現場準備,也是最后一個離場,這就是他工作的特點?!?/p>
哪怕是鏡頭前光鮮亮麗的主持人,哪怕已經成為行業標桿,在背后他們也沒有絲毫懈怠。
記得《異類》里有一句話說:
“人們眼中的非凡卓越,并非天資超人,而是肯付出努力和改變?!?/p>
大多時候,你以為的厲害的人,其實不過是他們在你所看不到的地方,投入了高于你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精力和時間而已。
更可貴的是,他們從未因為自身的“優秀”而停下來,他們日益精進,不斷打磨,不斷超越,為的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2
網友@清華高同學春節期間發布了一段視頻。
視頻中,清華大學的圖書館里座無虛席,有的學子閱讀書目,想要吸取更多知識;有的學子查閱資料,一心深度專研。
偌大的圖書館里,沒有慵懶的坐姿,也沒有交頭接耳的話語。
惹得不少網友對清華學子實名佩服。
是啊,作為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清華學子知道進入這所校園只是他們人生的另一個開始,他們不能停止,不能松懈,需要繼續努力,繼續披荊斬棘。
想起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說過一段感悟:
“我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向往能夠有所進步,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
即使到我這年紀,工作了數十年,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愛自己的工作,并將一生投身其中。”
厲害的人,在重要的事情上,早已學會對自己負責。
3
日本《生活手帖》總編輯松浦彌太郎,27歲時就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書店。
他不僅當上了書店老板,而后還成為了暢銷雜志的總編輯、美學大師。
從結果來看,似乎像是天賦使然,但其實,這很大部分得益于他背后的用功。
松浦彌太郎高中肄業,還沒20歲時就去了美國。但因為在美國沒有找到正事做,便慢慢淪為了當地的無業游民。
沒有收入的日子是難捱的,一天能吃上一頓就已經算足夠好了。
哪怕是那樣艱難的日子,松浦彌太郎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他每天除了打零工賺小錢,也會固定抽出一部分時間跑去書店看書,哪怕是餓著肚子。
就這樣過了好久好久,他慢慢了解了各種書店的形式,明白了那些去書店看書買書人群的特征,并從中發現了商機,最后成功轉型成為一名書店老板。
騰訊副總裁吳軍博士說過一段話:
“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
到后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因此,我們能夠跑得更遠,僅僅是因為我們還在跑,如此而已。”
只要你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足夠努力,努力得足夠久,你就會發現自己離成功真的會越來越近。
與大家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