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 用文學點亮夢想
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平臺
擁有二十多年圖書出版經驗
出版優秀文學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網長期致力于圖書策劃、編輯、設計、出版、印制、發行和宣傳等工作,與國內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攜手打造高品質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華書店、京東、當當、淘寶等線上線下多渠道上架發行,國內外三百余家省市級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收藏!
詩歌、小說、散文、童話、傳記、志書、社科等體裁不限,均可出版!
獨立書號、電子書號和叢書號出版,微信咨詢:2416378191
鄉土中國的治理密碼:
從文瀾珊小說《山河故人》看基層社會的韌性生長
(文/王潤嵩)
在寫書評前呢,本來是想做一個純文學性的書評的,可是在讀完全書后,我改變了主意。作為一名長期學習政治學和行政學的學生來說,我想用“文學-政治學”這樣的全新視角來解讀文瀾珊的小說《山河故人》。
在時間的長河里,總有些故事會凝結成琥珀,將特定年代的光影封存在晶瑩的肌理中。文瀾珊的《山河故人》恰似這樣一枚琥珀,將渭北平原的塵土與月光、農舍的炊煙與鼠患、人間的悲喜與堅韌,悉數熔鑄進南河灘村的日常敘事里。當指尖劃過書頁,仿佛觸碰到關中平原粗糲的黃土墻,那些被歲月打磨得發亮的生存智慧,在字里行間閃爍著珍珠般的光澤。
在關中平原的褶皺深處,《山河故人》不僅是一曲農耕文明的挽歌,更是一部流動的基層治理檔案。當政治學的顯微鏡對準南河灘村的土墻裂縫時,那些被文學濾鏡柔化的日常圖景,突然顯影出驚人的制度紋理,就連灶臺騰起的炊煙,都纏繞著國家與社會的隱秘對話。
在責任田的阡陌之間,我們讀懂了制度移植的深層邏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是簡單的政策文本,而是化作紅蓮在自留地邊壘起的界石,成為海珍姐妹放學后拾麥穗的半徑。當糧站收購員的算盤聲與灶臺上的玉米粥沸騰聲共振時,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宏大敘事,被解構成母親數著糧票時的嘆息。這種將國家意志轉化為生存智慧的在地化過程,恰如費孝通筆下的“鄉土重建”,在行政指令與土地倫理的碰撞中,催生出獨特的政策消化酶。
與我而言,友成追打老鼠的棗木棍具有雙重象征意義:既是捍衛糧倉的生存工具,也是維系家長權威的微型權杖。這些未經科層訓練的治理智慧,暗合奧斯特羅姆“自主治理”理論的核心要義——在正式制度觸角未及之處,民間自發秩序如同田埂邊的車前草,在制度的縫隙中頑強生長。
文瀾珊的筆觸有著關中大地特有的厚重與靈動,她將方言土語淬煉成詩,讓壓水井的吱呀聲、玉米芯塞住排水孔的悶響、風箱拉動的節拍,組合成獨特的鄉村韻律。那些落在炊具上的塵土,既是生存的重負,也是大地的饋贈;土炕裂縫里冒出的白煙,既嗆出眼淚,也焐熱希望。這種對苦難的詩意轉化,讓平凡生活升華為存在的寓言。
最令我動容的是,此書以飽蘸深情的筆觸,熱情地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用自己的雙手,一磚一瓦地搭建起生活的希望。他們如同大地之上最樸實無華卻又最堅實可靠的基石,支撐起時代的脊梁,他們的故事,是一首動人心弦的奮斗之歌。
當城市化進程席卷山河,這部作品恰似一帖清醒劑,讓我們在水泥森林里重新聽見土地的心跳。那些與老鼠爭奪口糧的夜晚,那些被白土染白的粗布衣襟,那些在土炕余溫里滋長的親情,都在提醒著我們:所謂時代洪流,從來都是萬千紅蓮在各自命運里揮動刷子的軌跡;所謂鄉村振興,終究是無數友成在暗夜里鏟土澆地的堅持。
這部用十五年光陰打磨的作品,最終在政治學視域中顯現出其本質——它是中國基層社會的全息投影,是制度與人性相互馴化的動態圖譜。當我們在文獻中爭論“運動式治理”或“項目制”的優劣時,不妨看看紅蓮如何將掃舍任務分解為刷墻、擦窗、清灶的工序流程;當學界沉迷于“網格化管理”的概念游戲時,更應去追隨偉大勞動人民在九州大地上辛勤勞作的足跡。那些未經理論提純的治理實踐,或許比任何模型都更接近中國式現代化的真實肌理。
書評作者簡介:
王潤嵩,筆名子柔、還明,中共預備黨員,研究方向為基層治理、中國政治。現為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曾任詩社社長、文學社社長,曾獲“優秀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個人詩歌、散文公開發表二十余篇,個人公眾號為“潤嵩說”。
※本文由青年作家網編輯部發布
★近期已出版圖書★
作家會員申請表
投稿出版
掃碼填寫
多重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