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可看性,蛇年春晚最大的亮點應該是開啟了第一個“非遺春節”,非遺元素的頻頻亮相,李子柒更是全身裝扮有10多種非遺元素出場。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打破束縛,積極擁抱變化,用創新與堅守讓“舊”成為“新”。
當傳統非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年輕人樂于追求新鮮事物、審美獨特,若想讓古老的技藝延續下去,就必須做出“改變”。「舊」即是「新」,在傳承人們的努力下,非遺不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鮮活的文化符號,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
圖片源自春晚截圖
01.
“擺爛”?
被困住的傳統非遺
有些非遺技藝,在慢慢消失。或是因為它的學習周期漫長、過程艱苦,后代鮮有人愿意投身其中,因而面臨無人繼承的困境;又或是復雜的工藝和微薄的收入,讓人望而卻步……還有一些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的寶貴非遺文化,正因為本身人口的驟降,而逐漸瀕危。“我不做就可能沒人再做了”,這句話你肯定聽到過。
明清時期廣為流行的點翠工藝基本失傳,瓷胎竹編、象牙雕刻、烏銅走銀、手工錫器等等這些非遺民間技藝都面臨后繼乏人的情況,作品數量逐年減少,絕技漸漸成為“絕唱”。
華妃佩戴的點翠頭飾價值不菲
國博“爆款”鎮館之寶孝端皇后鳳冠也用了點翠工藝
圖片源自《后宮·甄嬛傳》截圖
2003年來到北京后,廣西姑娘金馨和京繡結下了不解之緣。用了兩年的時間,零基礎的她吃透了所有工序手法,創立公司開始設計生產各種京繡相關的實用產品,還曾在南鑼鼓巷開店,相對于不菲的租金,金馨更在意如何讓京繡變得“實用”,以及讓這項工藝能傳承下去。她說現在沒有年輕人愿意學習,“斷代”現象十分嚴峻,也讓京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金馨在延慶麻峪房村打造以京繡為主題的鄉村民宿“春上村SU”,繼續非遺文化的傳承
“困住”非遺的,還有人們對其認知存在的偏差。大多數人認同非遺的重要,且視它為古老的文化符號,但往往缺乏深入了解的興趣。再加上了解渠道有限,日常生活本就鮮有非遺的身影。
今年北京各大廟會市集都有非遺元素的身影
伴隨著便捷的電子產品、時尚的流行文化如洪流般洶涌而來,傳統文化偶爾在一些景區、廟會上短暫露面,總是差一點“扎實”的意思。過高的成本直接推高了價格,又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非遺在商業浪潮中怎么可持續發展?很多非遺傳承人、工藝匠人們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責任,決心破局。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了解非遺歷史
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
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20號
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
東城區安樂林路10號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朝陽區湖景東路16號
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
朝陽區南頂路紅寺村40號
02.
“整活”
打破常規 非遺需要被看見
通過創新與跨界,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被看見、被理解、被喜愛。
乘坐“邁巴赫”高考,又以700分考入北大,沖上熱搜的朱也天,爺爺是著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爸爸朱軍岷是朱府銅藝的第四代傳人,「朱炳仁銅」正是他們家運營的文化體驗館品牌。在接受采訪時,朱軍岷坦言銷售額上漲主要歸功于兒子帶來的這波流量。
琉璃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長安,從90年代投身琉璃燒制行業,一直致力于官式琉璃制作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典型的“破局者”。除了開班教學,他還是行業內少數精通官式琉璃吻作、釉作、窯作三項關鍵技能,并能繪制官式紋樣的專家,與師傅蔣建國出版了《官式琉璃燒制技藝》一書,推動琉璃薪火不斷傳承。
趙長安參與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南京明孝陵、山西五臺山等眾多國內外歷史建筑的琉璃修繕與復制工作
在傳承技藝、產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負責人于海燕認為傳統非遺與現代商業空間的結合可以為文化傳承與創新起到推動作用。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從老舊窯廠變身琉璃園區,恢復琉璃的古法燒制技藝,搶救、保護、傳承官式琉璃制作工藝,保障故宮等古建筑維修所需琉璃建材;同時實現園區對公眾開放,讓公眾能夠近距離了解琉璃文化的歷史、制作工藝。
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內集生產、展廳、美術館、咖啡、餐廳、民宿、非遺體驗、文創于一體
如何打破常規,趙長安首先想到的是“角色的轉變”,從歷史文化象征到現代生活元素,從單一技藝展示到多元化應用。然后是“融合”——通過現代設計理念來完成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制作出兼具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審美價值的藝術精品,注重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結合,并與旅游、創意設計等行業融合。
大益茶通過“角色的轉變”,由產品銷售地轉變為文化傳承與推廣中心。他們把專營店打造成集茶葉零售、品茗、會客、休閑、旅游打卡、文化推廣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周邊社區服務場所,編撰的茶道教程書籍被編入大學教程,通過跨界合作與品牌聯動,拓寬了茶文化受眾人群。
位于東城的大益茶景山超級體驗館還與涵芬樓商務印書館聯合推廣,推出“書茶之約”活動。你還能在這里體驗到非遺茶百戲、書法等文化類活動。
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開始嘗試“整活”,通過跨界合作、文創開發、體驗活動等方式,打破非遺與大眾之間的隔閡。非遺不再是“老古董”,而是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體驗。
#你可以探索
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
門頭溝區琉璃渠大街2號
大益茶景山超級體驗館
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院2號樓
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
東城區永外大街64號
汪氏皮影藝術館
西城區松樹街24號
朱炳仁中軸線藝術館(前門大街店)
東城區前門大街85號
京彩瓷博物館
西城區南濱河路25號金工宏洋大廈
03.
“逆襲”
年輕人的文化血脈覺醒
靠“整活”打破傳統與時代的壁壘,非遺的年輕化之路便有了更廣闊的土壤,這些創新讓非遺不再是深藏在博物館或是古籍里的晦澀文化,而是以鮮活的姿態 “被看見”。
商業業態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紛紛融入非遺體驗。很多地方的文旅部門都會鼓勵設計非遺文創產品設計。景區景點、文創園、特色書店里,多數都有非遺文創區域與體驗活動。不少餐廳會將非遺文化與菜系融合,或是融入在外觀建筑、裝飾裝潢當中,甚至愿意專門開設非遺主題店。
石景山區功碑閣里的文創店
國際奢侈品牌在近些年開始了東方美學復興,卡地亞設計過“掐絲琺瑯工藝”的表盤,FENDI在手袋里融入過彝族刺繡,Burberry與桐鄉竹編非遺傳承人錢利淮合作等等。MUSéE R小肉的博物館主理人王小肉經常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非遺元素融合在高定設計中,還會選用非遺工藝制作的布料與圖案結合創作,很多外國客人會專門找到她定制。在她看來,新中式服飾的審美一直都領先時尚界。
小肉親手設計的馬面裙
與此同時,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被悄然喚醒。他們開始意識到,非遺是可以參與、甚至可以“玩”起來的生活美學。這種雙向奔赴,讓非遺從“被動傳承”走向“主動擁抱”。年輕人即是“目標用戶”,其實他們也在成為這場文化覺醒的主角。
李洋所在的火蟲手工,是一個以年輕同事為主的文化工作室。工作室設在東四胡同博物館,除了結合胡同文化開發了北京文創和文化體驗活動,她們還與金石博物館、曹雪芹故居紀念館等展開合作,有針對地定制非遺體驗。參與群體不僅年輕化,體驗的過程既了解技藝本身也能理解背后的文化寓意。
李洋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非遺勞技課
在李洋看來,解決非遺文化傳播的種種痛點,除了借助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更需要線下商業空間為非遺提供傳播展示空間及普及教育的場所。李洋更希望可以走出北京,將城市之間的非遺文化相融合。今年春節前,火蟲手工在南通開設了新的體驗空間。
#你可以探索
火蟲手工
東城區東四四條77號院內
大化漢服京劇手作空間
東城區青云胡同22號顏料會館內
宋慶齡體驗中心粹空間
海淀區玉淵潭南路11號四層
我是楮先生工作室
東城區趙府街20號1層
三石齋風箏
西城區地安門大街甲25號
圖片引自影片官方
最后,恭喜《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一路攀升。影片當中,玉虛宮的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敖丙的冰棱鎧甲,哪吒的經典肚兜,結界獸的三星堆青銅人金面具(原型來源),甚至配樂里都運用了侗族大歌、蒙古呼麥。最多向的奔赴,原來是全民同樂,鼓掌吧。
TO“玩樂粉絲群”又開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獲得入群邀請!找到組織,交換情報,結識新玩伴,再也不孤獨!
群內不定期發放展覽/演出/活動福利!
作者&編輯:琳大
圖:封面《醒獅少年》 、受訪者
什么樣的音樂會稱得上是「世界級水平」?
2月京城看展指南
春節“出逃”的最高境界,竟然是異地過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