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企業司庫開年八講》2.5-2.12每晚19:00邀您鎖定直播。點擊下方圖片,可直達第7講直播間:領先標桿案例,構建自主財務司庫模型之策。
業務與財務、財務與資金、資金與金融三個循環的暢通,需要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和協調。通過高效的內部溝通和流程優化,企業可以確保信息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順暢,從而提高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同時,企業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如ERP系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等,來提升數據管理的準確性和實時性,進一步促進循環的暢通。
第一,搭建適配的業財資金一體化溝通平臺。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有分工的地方就會存在溝通問題。但從價值增值的角度看,業財溝通應聚焦于能為企業創造出更多價值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及進行業財深度融合需要匹配的業財組織架構或管理職能的優化,進而形成適配的業財溝通平臺。業財之間的溝通是雙向的,既要鼓勵財務人員參與到業務活動或企業重大項目中,為業務活動或企業重大項目開展提供涉財解決方案,又要鼓勵業務人員就業務發展向財務部門提出支撐需求,就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向財務反映并提出改進建議。業財融合要求財務組織在承載傳統財務職能的基礎上,扮演服務管理決策、支撐業務活動的角色,在管理決策、業務活動、項目管理等特定環節上增加相應的財務支持要求。
實踐中,常見的業財溝通方式有為重點業務線設置專門的財務人員,即財務BP(業務伙伴),財務人員進行駐點辦公,全面參與業務線的涉財活動。駐點財務人員的組織關系隸屬于財務部門,同時接受駐點單位的評價。此外,業財溝通平臺還有設立專門業財融合機構、涉財業務接口人、跨部門虛擬團隊等多種形式。企業在搭建業財溝通平臺時,應統籌考慮企業規模、業務發展和管理需要,可以選擇單一形式或組合形式,并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第二,形成有效的業財數據共享機制。在當今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整合業務與財務數據,構建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決策支持系統,已成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業財融合,不僅是簡單的數據匯集,更是對企業運營精髓的深入理解和優化。財務部門作為企業價值信息的中樞,承擔著整合各類數據、提煉有用信息的重任,其數據中心的優勢不可小覷。通過深化業財融合,企業能夠打通業財數據壁壘,釋放數據的無限潛能,賦能企業決策與業務創新。
業財融合需打破傳統界限,建立全面的數據連接。這意味著:向前延伸,捕捉業務前端動態,賦予價值信息以豐富的業務屬性,與業務數據共構企業大數據湖;在中間環節基于實際管理需求,開發針對性的數據分析模型,將繁雜的數字轉變為直觀的信息,揭示隱藏的商機與風險;構建多層次的信息展示平臺,固化信息流轉路徑,確保管理層與業務部門的信息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第三,培養復合多元的人才隊伍。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人員積極深入企業業務前端,參與企業重大項目決策,將風險管控從業務末端向業務前端和業務過程延伸。這對財務人員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復合型財務人員要立足專業,善于溝通,能夠站在業務和管理角度,跳出財務看財務,用通俗的語言將晦澀的財務管理工具、專業的財務數據有機融入業務活動,進而支撐科學管理決策。另一方面,復合型財務人員要善于運用數字化工具,掌握業務經營的內外部信息,及時有效地發現潛在風險,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撐。
培養復合型財務人員可以從三個維度著手。一是搭建多元人才入口與專業互補。在人才招募與選拔中放寬專業限制,吸引更多具備計算機科學、統計學、數學等背景的人才加入財務隊伍,打破專業同質化局面。校招時,關注跨學科畢業生,充實團隊的技術實力與分析能力;內部選拔則側重考察業務經驗和財務素養兼備者,鼓勵業務部門人士參與財務崗位競聘,促進業財互通。二是沉浸式業務體驗與雙向交流。推動財務人員定期深入業務前線,實地了解企業商業模式與運營細節,增進對業務痛點的理解,以此增強財務分析的精準度與實效性。財務人員需融入業務環境,與一線同事密切協作,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變身懂業務的財務行家。三是培養財務人員的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強化財務人員的表達與溝通技巧,使其擅長將復雜的財務概念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拉近與業務團隊的距離。無論是正式匯報還是日常互動,均需運用簡潔明了的方式,確保信息無障礙傳遞,促進業財間的有效聯動。
構建企業內部循環生態圈的本質在于實現管理協同,通過業務、財務、資金與金融的有機融合實現協同疊加效應,打破過往由于職責分離、本位主義所造成的組織管理壁壘,實現部門局部利益和單位整體利益的一致。例如,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提出“12335”方法體系,即“一體兩翼三資三率五系統”。“一體”是“業財資稅一體化”,加快形成以“財資稅融”內循環為主體、“業財”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財務新格局。“兩翼”是“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和財務隊伍建設”,以系統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實現企業內部循環生態的搭建。
在新質經濟發展背景下,央國企等企業要順應智能變革趨勢,以司庫建設為抓手,使其成為企業高質量經營的核心動能和基座,加快推進財務數智化轉型。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以“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為主題,從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司庫、司庫體系建設和管理重點、未來司庫洞察和發展趨勢三個視角展開,全維度刻畫和勾勒中國式現代化司庫的發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
(主報告+子報告)
點擊圖片,支持訂購/試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庫報告通過收集、調研、訪談、對標,形成了多類型、多屬性、多規模、多階段的企業案例樣本庫,包括央企,國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報告對標桿案例進行特別策劃、獨立成冊,即《標桿案例集》,進一步發揮司庫標桿引領,持續挖掘具有借鑒意義和典型價值的中國司庫建設樣本。通過綜合實踐、卓越司庫和智慧財務三個維度加以展開論述。
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本次司庫報告精心打磨33萬字以上、123張數據圖表、63家企業案例和18家銀行案例,多視角、全方位展示中國企業司庫管理的發展視圖,共建中國式司庫。
訂購平臺,微信小程序:財資知識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