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一種秋冬季節常見的疾病,流感病毒每年會導致全球20~50萬人死亡。腫瘤和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流感高發期應做好防護,避免感染。
行仔整理了流感的預防、護理、避免并發癥的科普內容,大家可以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病友!
兒童流感防治
預防流感:
避免并發癥:
家庭護理指南
感染流感后的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
血液病和腫瘤患者一旦出現流感癥狀,無論輕重均需立即就醫,不可自行觀察等待。
1
立即就醫與抗病毒治療
1.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48小時內是關鍵:流感癥狀出現后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可顯著縮短病程、降低重癥風險。
超48小時仍需用藥:即使超過48小時,免疫功能低下者仍建議用藥,以減少病毒復制和并發癥風險,如肺炎、心肌炎等。
劑量調整:部分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
2.避免自行用藥
慎用退燒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優先選擇對乙酰氨基酚退熱(需注意肝功能)。
禁用激素:流感患者使用激素可能加重感染,需嚴格遵醫囑。
▼腫瘤及血液病專家
7*24小時在線問診、復診開藥
2
支持治療與病情監測
1.強化支持治療
補液與營養:患者因發熱、食欲下降可能導致脫水,需通過口服或靜脈補液。攝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氧療:若出現呼吸困難或血氧飽和度下降(<94%),需及時吸氧或住院治療。
2.密切監測并發癥
警惕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繼發細菌性肺炎,若出現高熱不退、膿痰、胸痛等癥狀,需立即進行血常規、胸片等檢查,必要時聯合抗生素治療。
多器官功能監測: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等,預防流感相關心肌炎或肝損傷。
3
調整原發病治療
1.暫停化療/免疫治療
流感急性期需暫停化療或免疫抑制劑(如糖皮質激素、抗CD20單抗等),避免進一步抑制免疫力。重啟治療時間需由醫生根據恢復情況評估(通常需癥狀消失且病毒轉陰后)。
2.移植患者的特殊管理
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患者若感染流感,需住院隔離治療,密切監測肺部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風險。
4
長期隨訪與預防再感染
1.恢復期免疫力監測
流感康復后,需復查免疫功能(如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水平),評估是否需要免疫調節治療,加強原發病的監測。
2.后續疫苗接種
咨詢醫生在合適時機接種流感疫苗(滅活疫苗),增強對后續流感病毒的防護。
流感預防小貼士
對抗流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預防流感建議如下:
1
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患者應優先接種滅活流感疫苗(主要成分是滅活的流感病毒抗原)。
接種時機:化療或免疫治療期間應避免接種,建議在治療前2周或治療后3-6個月接種。
移植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至少6個月接種,若社區流感爆發,可在4個月后接種。
2
日常防護
1.減少外出與人群接觸
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如需外出,應佩戴醫用口罩。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2.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擋,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
3.保持環境清潔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開窗通風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鐘;對高頻接觸物品(如手機、桌面、餐具等)進行定期消毒。
3
增強免疫力
1.合理飲食
多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雞鴨魚肉)和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增強免疫力。避免食用過期或未煮熟的食物,減少腌制和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2.適量運動
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來增強體質。
3.保證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免疫力提升。
4
藥物預防
對于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后未獲得免疫力的高危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進行暴露后預防。極高危人群(如移植患者)可在流感暴發季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預防,減少移植感染并發癥的發生。
了解更多疾病診療知識!
編輯 | 行仔
排版 | 趙微
審核 | 賈冬雪、方玥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